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明:我只不过想躺平,你却让我称帝? > 第315章(第1页)

第315章(第1页)

第315章

秦逵怎么都没有想到,这种仅以工部名声作为支撑的“挂靠”方式,竟然还有创收的潜力。

在他的认知中,工部一直是一个负责建设和管理国家工程的部门,其主要职能是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达标,而并非作为一个盈利机构存在。

然而,当他回到家中,反复思考这一提议的可行性和影响时,他逐渐意识到这种形式的“挂靠”实际上是在巧妙地利用大明律的漏洞。

按照提议的内容,工部可以将一些工程项目“挂靠”给有实力的民间工匠或团体,以工部的名义进行项目承揽和施工,并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或利润分成。

这样一来,工部不仅能够借助民间力量完成工程项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给自足,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秦逵深知,在大明律的框架下,朝廷对于民间经济活动的干预和限制是相当严格的。

但正是这种严格的法律环境,为“挂靠”这一形式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巧妙地利用法律漏洞,工部可以在不违反大明律的前提下,实现与民间工匠和团体的合作共赢。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秦逵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期待,于次日清晨便匆匆赶往了皇宫,求见朱元璋。他要将这个新颖且充满潜力的“挂靠”计划,详尽无遗地呈报给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

秦逵跪在御书房的龙案前,将“挂靠”计划的来龙去脉、利弊得失,以及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和担忧,都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讲述了出来。

他的言辞恳切而真诚,既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畏,也流露出了对这个计划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心。

朱元璋听着秦逵的汇报,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挂靠”这个新奇的名词,并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又是江寒那个机智过人的家伙给秦逵出的主意。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朱元璋在秦逵讲述完之后,便详细地询问了这个计划的细节和来源。

秦逵也没有隐瞒,如实地回答了皇帝的提问。

他承认这个计划确实是在和江寒、黄子澄二人商议之后得出的结论,并且表示自己对这个计划充满信心,认为它能够为朝廷带来可观的收益和积极的影响。

朱元璋听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他对于这个“挂靠”计划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始认真思考起它的可行性和前景来。

于是他召来几个朝庭重臣,对这一意见进行一次严肃的讨论。

在朱元璋的御书房内,一场关于工部“挂靠”计划的激烈讨论正在进行中。

方孝孺等保守派官员纷纷表达了对这一计划的担忧和反对意见。

方孝孺捋着胡须,神情严肃地说道:

“陛下,臣等认为,此‘挂靠’之策虽能暂时缓解工部的经费之困,但却有可能对工部的名声造成严重影响。工部乃朝廷之重要部门,掌管着国家的基础建设与各项工程,其职责重大,名声不容有失。如今,若将工程项目‘挂靠’给民间工匠或团体,以工部的名义进行承揽和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延误工期等情形,必将影响到工部的声誉和威望。此外,这种做法也容易让人产生朝廷出卖名声、与民争利的负面印象,不利于朝廷的形象和稳定。”

其他保守派官员也纷纷附和方孝孺的意见,表示担忧“挂靠”计划可能带来的名声风险和舆论压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