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世家子弟考科举笔趣阁 > 120130(第17页)

120130(第17页)

宁毓承忍着笑,宁毓瑶爱美,几个小娘子在船上时,为了挑下船时穿的衣衫,都费神了好几天。

周氏娘家派了人来接,宁悟明差来的长平也早早等在了那里,他怕人多宁毓承看不见,摇晃着双手喊道:“七郎,这里,这里!”

宁毓承看着周氏小郎他们先下去,交代福山他们与长平带来的仆从搬运行囊,与宁毓闵最后下了船。

长平领着他们到了马车前,周氏带着小郎先回娘家歇息,再来给宁悟明请安。外面冷,小郎受不住,周氏的车马先离开,宁毓承也朝车边走去。

这时,长平被一个身穿绯色圆领长袍,头戴冠貌,生得白白净净的中年男子叫住了,他脸上带着和善的笑,抬手与宁毓承见礼:“可是宁相的公子七郎君?在下姓陈,在陛下身边当差。”

宁毓承一听,再端看他的容貌打扮,紫色绯色在宫内不能随便穿,便知他是在陛下身边当差,品级不低。

“原来是陈大伴,给陈大伴见礼了。在下正是宁七郎宁毓承。”宁毓承忙客气施礼。

陈大伴避开了,道:“陛下听宁相提到七郎君一行今日进京,差在下来,召七郎君进宫,陛下口旨,想要瞧瞧宁相的嫡长子,可像宁相一般风流。”

刚下船就要进宫,陛下只怕不是看他生得如何,是要给他一个措手不及了。

宁毓承心中琢磨着,面上不显,恭敬谢恩应是。他与宁毓瑶她们匆匆交代了句,上车跟着陈大伴往宫城驶去。

……

第128章……

京城天气不比江州府,雪后的风吹在脸上犹如刀割。虽是如此,街头巷尾依旧车水马龙。从正阳门进去,能同时容十辆马车经过的御街两旁,各式店铺林立,招牌飞扬。三层高的铺子前,搭着高大的彩楼,伙计在门前大声吆喝,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娘巧笑倩兮,招呼着相熟的客人。

除去大齐的百姓,还有明显来自番邦的异域客人,他们带着奴仆,腰间挎着缀满宝石的宝刀,行走在街头,旁人并不觉着怪异。看来京城平时也这般,对于高鼻深目的异域人,见多识广的京城百姓已司空见惯。

在江州府,除去在出海的码头,番邦的舟船能短暂停靠,补给清水吃食,番邦人一律不许下船。番邦海船必须在京城城郊的西码头停靠,卸货,番邦人在此办理进入大齐的通关凭证,可在京城停留一个月。

京城不靠海,大运河通南北。番邦的海船,皆先到江州明州等靠海的州府,再经大运河进京。

宁毓承一路行来,因着冬日水枯,在荆州等地段水浅,他们坐的两层官船,通行都比较困难。

在江州府等沿海地方,大齐设有海税司。不过,海税司只针对大齐的海船,除外商贸时征收赋税。番邦的商贸货物,由京城西码头的税司征税。

因为行船不便的缘由,大齐的海贸发展平平。朝廷的打算与考量,宁毓承很是清楚。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缘由,大齐朝廷对地方州府的控制力不足。海税司虽隶属户部管辖,天高皇帝远,朝廷照样无法及时管控。

将番邦的海船设在西码头,也方便了番邦来朝贡。西郊码头除去户部的税司,还有内帑的内侍,真真热闹又复杂。

汇聚天下权贵与财宝的京城,承平多年,膏肓销金之地,临近过年这般热闹,宁毓承并不感到意外。进了皇城之后,喧嚣就远去了,像是来到了另外的世界。

一道高大的城门隔开了皇城,里面是六部国子监等衙门官廨。穿过皇城,经过护城河,则到了宫城。宫城的城门与皇城一样高大厚重,在宫门口,除去御辇,车门皆不许通行。

宁毓承下了车,陈大伴在宫门口等着。他大步上前,陈大伴朝皇城司守卫出示腰牌,守卫放他们进了宫门。

陈大伴一言不发走在前面,两个小黄门则走在宁毓承身后。几人安静穿过广场,到了元丰帝临朝听政的福庆殿。

福庆殿并非单独的大殿,由宫与殿围在一起组成。大殿与各道门之间皆有禁卫看守。陈大伴领着宁毓承经过前面大殿的夹道,到了后殿的御书房。

“七郎君稍等。”陈大伴停下脚步,上前对一个穿着深紫色的中年白面男人见礼:“孙大伴,七郎君来了,陛下可得空。”

孙大伴不动声色打量着宁毓承,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朝他颔首道:“陛下等着呢。”说罢,孙大伴侧身打开了门帘,走在了前面。

宁毓承抬手施礼道谢,跟在他身后进了御书房。孙大伴上前请安:“陛下,七郎君到了。”

“哦,快过来,让朕好生瞧瞧。”元丰帝朝门口看来,离得远,宁毓承照着规矩微微垂首,尚未感受到天子威严。

宁毓承上前见礼,等元丰帝叫起之后,再向坐在下首的宁悟明请安。

元丰帝赐座,宁毓承谢恩后,坐在了宁悟明的下首。

离得近了,宁毓承不动声色打量着元丰帝,登基十年的君王,穿着深色绣龙纹常服,头戴缀着硕大玳瑁的冠帽。白胖,眼尾眼袋都往下耷拉,眼周浮着一圈淡淡的青色,看上去与中年养尊处优男人并无不同。

承平之君,任上的政绩乏善可陈。生在帝王家,做太子储君八年,对帝王平衡手腕自是最为熟稔。

宁毓承想起史书上记录的各朝君王,成百上千的帝王,在史书上只留下年号谥号,平庸无奇淹没在历史尘埃里。

元丰帝笑道:“哈哈哈,宁相,你的七郎比你生得高大,俊朗,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宁悟明看似不同意,故意嫌弃道:“吃得多,当长身子。”

看来君臣之间关系亲密,宁悟明能否认宁毓承比他强。

元丰帝笑个不停,道:“你就是嫉妒。”笑了一会,他话锋一转,道:“宁相,你恼羞成怒,也不当如此,七郎竟被你说成了饭桶。七郎可是江州府解元,他的文章朕读过了,王相杜学士他们皆争相拜读,皆称七郎的文章新奇。”

宁毓承这时明白过来,元丰帝是因为他的策论文章,引起朝臣的议论,在他进京时就传召到宫中,不给他准备,想打个措手不及质问他的本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