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江寒的养猪大业如一股旋风,席卷了整个大明。
但在这股风潮中,应天府钟山下的一个小村落成为了最为瞩目的焦点。
若按大明的地图来看,这个村落恰好位于现代南京的后半山园小门附近,风景秀丽,山水相依。
这个村子,名为“铁血村”,隐藏在钟山的脚下,被茂密的树林和层层叠叠的绿色环抱。
村子有个显著的特点:
这里的村民,大多数都是曾经沙场上的老兵。
他们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并肩作战,手握刀枪,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保卫着大明的疆土。
那些年,他们经历了生死离别,见证了战友的牺牲,也收获了胜利的喜悦。
退役后,这些老兵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远离了战场的喧嚣,回归了田园的宁静。
他们在这里建起了简单的房屋,开辟了田地,过上了平淡而宁静的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老兵们会围坐在屋前的空地上,点起篝火,谈起那些年的军旅生涯。
他们讲述着战场上的惊心动魄,回忆着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眼中闪烁着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
虽然退役了,但这些老兵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采和纪律。
他们的家中,依然摆放着曾经的军刀和战利品,那是他们过去的荣耀和见证。
而在这个村子里,也处处体现着军人的严谨和整洁,房屋排列有序,道路干净整洁。
这些老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他们虽然告别了战场,但军人的担当和奉献依然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也为这个村子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当江寒的养猪计划传到这里时,老兵们初时是有些疑惑的。
毕竟,他们曾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对于世间种种都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警惕。
“这江寒为何要如此大方地推广养猪?”
村里的老兵李二疑惑地问道。
“谁知道呢,或许是他钱多得没地方花了吧。”
另一老兵张五打趣道。
然而,当马三带着江寒的亲笔信和手册来到村里时,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变化。
马三是村里的名人,他的弟弟马大正是这个村的村长。
而马三自己,也因为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而备受尊敬。
“各位兄弟,江寒的养猪大业,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儿戏。”
马三站在村中的大树下,高声说道,
“这是他为了大明百姓的福祉,特地推广的富民计划。我们这些老兵,虽然退役了,但难道就不能再为大明、为百姓做点贡献吗?”
一席话,激起了老兵们的热血和豪情。
他们纷纷表示要加入养猪大业,为大明、为百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在马大的带领下,整个村子里的男人们都抢着过来申请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