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随着来领猪崽的农民络绎不绝,这场养猪计划在大明农村如火如荼地展开。
原本只是农民们的小规模尝试,如今已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养猪热潮。
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应天府周边的农村地区,甚至还引起了商盟成员们的注意。
商盟的成员们开始对这个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到农民们热情高涨,猪崽供不应求,便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于是,一些大胆的商家也开始加入进来,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这些商家们不仅提供了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还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市场渠道。
他们的加入,无疑为这场养猪热潮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朝堂上的大人们原本对这个计划持保守态度,但看到农民和商家们的热情如此高涨,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计划。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养猪计划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效,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拉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这场养猪热潮成为了朝堂上热议的话题,大人们开始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广和支持这个计划,以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这场养猪热潮如野火般蔓延,成为了朝堂上热议的焦点。
大人们纷纷就如何进一步推广和支持这个计划展开激烈的讨论,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江寒此子,确实有几分本事。”
一位老臣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他的计划不仅让农民有了盼头,还拉动了周边经济,实乃一举两得。”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江寒的计划持肯定态度。
另一位大臣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
“养猪?这算什么振兴农业的计划?这简直就是浪费朝廷的钱财!你们难道忘了以前朝廷赈灾时发生的事情了吗?那些农民们把领回去的物资都私自留下,甚至有人把救济的牲畜杀掉吃了。这个江寒,说不定就是下一个被农民愚弄的对象。”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支持江寒的大臣们纷纷反驳,认为这次计划有严密的监管措施,绝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而反对者则坚持认为,农民的本性难移,江寒的计划最终只会落得一地鸡毛。
这场朝堂之争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也有人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
一位中年大臣站了出来,他语气平和地说道,
“江寒的计划虽然大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所取得的成效。如果我们能够加以完善和推广,或许真的能为大明的农民带来福祉。当然,风险也是存在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监管和执行这个计划。”
这位大臣的话让朝堂上的争吵声逐渐平息下来。
大家开始冷静地思考江寒的计划究竟是否可行,以及如何将其优化和推广。
这场关于养猪计划的朝堂之争虽然激烈,但也为大明的未来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皇座上的朱元璋对于臣子们开始正视这个问题觉得非常满意,而且他还提出来了,让官府不能插手这里面的事务,这也让大臣们更感觉到了皇帝对于这个计划的重视。
而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江寒的背后就是朱元璋了。
“看来我的父皇真要把江寒当成是棋子了,那接下来应该就是让蓝玉跟我死磕了吧?我得预先做好准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