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老十三的一举一动,都在武治帝的眼皮子底下。
老六谋权篡位一事,就是前车之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武治帝不得不防。
可直到老十三这三首诗一经出现,武治帝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他。
他这个儿子一心为国,有着雪耻国仇家恨之志,岂会是老八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
因此,武治帝心中其实也是有些后悔的。
正当他打算撤去军令状一事时,老十三就已经找上门来了。
如今老十三亲自提出,那他不介意顺坡下驴,此事作罢。
“军令状一事,朕就当。。。。。。”
武治帝话还未说完,赵嵩已然明白过来,他要说什么,当下大声喊道。
“陛下,金口一开,驷马难追啊,您身为当今天子,如若言而无信,日后如何服众,国相他们只怕也会来闹事的。”
武治帝冷冷的扫了一眼赵嵩,只要你不说,我不说,国相怎么会知道。
赵嵩身如筛糠,他也不想顶撞武治帝,可事情都已经发展到这里了,如若就这样放过秦乾禹。
那他所做的一切,岂不是前功尽弃。
但现在话都已经说透了,武治帝也不可能明着反悔,反正到时候就算老十三完不成,他也可以从轻发落。
“老十三,你也知道,朕身为天子,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万万不可能更改,如若你是来找朕解除军令状一事,还是免了吧。”
“父皇误会儿臣了,儿臣想说的是,拥有状元之才的将官,儿臣已经找到了。”
秦乾禹扫了眼旁边的赵嵩,沉声说道。
“你此话当真?”
武治帝眼光一闪。
“没错。”
秦乾禹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了上去。
“此人便是儿臣寻来的,拥有状元之才的人,上面记录了他的平生事迹,还请父皇过目。”
武治帝挥了挥手,示意赵嵩拿过来。
赵嵩接过秦乾禹手中书信,小跑着送了上去。
武治帝大致看了一眼,瞬间明白过来,这书信上的人,就是个平平无奇的书生,没有任何丰功伟绩可言。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妥善处理军令状一事。
而武治帝也终于明白过来,为何老十三会说出一句,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这书生既然能被老十三看中,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只可惜尚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既然你已经找到了,那军令状一事,就算你做到了,朕也不会过多追究。”
“陛下,十三皇子能够寻到状元之才的能人,奴才也甚是高兴,只是才华这种东西,并非是说有就能有的,此人到底是否如十三皇子说的这般厉害,尚未可知,还望陛下明鉴啊!”
赵嵩开口说道。
“那你想如何证明?”
武治帝冷声质问道。
“奴才才疏学浅,自然不懂,可国相毕竟是文人墨客出身,天下读书人有几斤几两,必然心知肚明,此人到底有几分实力,让国相一看便知。”
赵嵩此举,就是想要联合许瀚文。
虽说两人早已恩断义绝,但他们的心头大患,依旧是秦乾禹。
只要让许瀚文来了,就算此人有惊天伟略之才,许瀚文一样可以将他说成是狗屁不通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