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吴玉琢偷偷摸摸,顺顺利利,也莫名其妙地成了万元户。
事情的走向,把叶满枝看得一愣一愣的。
考个军校就能当万元户,让她都生出了重新考个大学的冲动。
她在家感叹了好几天,最终只能说一句:“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啊!”
吴玉琢离开守桥部队,正式进入滨江军事学院的导弹工程系学习。
学员要住在学生宿舍里,但她家就在军事学院家属院,她去上大学,比上小学和高中还方便,每天都能回家吃晚饭。
不用在大桥上风吹日晒,捂了一个冬天以后,吴玉琢的小黑脸渐渐变白,大姨终于不再埋怨她爸爸了。
她再次走进了象牙塔,而社会上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里开始组织干部们学习会议精神。
对于“改革开放”这个新名词,大家都有点陌生。
叶满枝每天的会议不断,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改革,又如何开放。
不过,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岔路口上,她也是有些茫然的,以前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她还得重新拿起书本和最新文件给自己充电。
这天,她刚提着一沓资料回家,便在门口瞧见了居委会的李大娘。
“李主任,上面又有什么最新指示呀?”
叶满枝将人请进院子,招呼同样刚进门的有言给客人倒水。
“哎,这事吧,”李主任有点犹豫,似乎不知如何开口,等有言去洗杯子的时候,她才低声说,“上面要搞计划生育推行试点,咱们青年街被选中了。以后每家每户只能生一个孩子……”
叶满枝有点窘,“我家本来就只有一个姑娘,要是想再生,十多年前就生了,哪还会等到现在呀!李主任,你放心吧,我们肯定响应计划生育政策,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李主任干笑两声,又不好意思道:“呵呵,要是别人家,我就不多这个嘴了,可是,谁让你跟吴院长都年轻呢,平日里感情又好,呵呵呵……”
对于是否要来吴院长家做工作,居委会内部也是讨论过的。
人家这么多年只有一个孩子,应该是不会再生了。
但是不想生和不能生,有本质区别。
这段时间在大院里搞计划生育动员,很多育龄夫妻本来没计划再要孩子,结果听说以后可能不让生了,反而抓紧时间开始备孕。
以防吴院长家里也冒出再生一个的念头,她还是得上门将事情说清楚。
省得以后真怀上了,却推说没听到消息。
吴玉琢陪妈妈将客人送出门,等到大门合上以后,她玩笑道:“妈妈,你跟我爸要是想给我生个弟弟妹妹就尽管生,不用顾忌我。”
她已经这么大了,还是万元户,并不会跟一个小不点争宠。
这个计划生育动员在大院里宣传有些日子了,她有两个高中同学的爸妈就想趁着政策还没正式定下,抓紧时间再生一个。
这年头很少有独生子女家庭,一般有两三个孩子是比较正常的。
所以,如果父母想再生个小不点,她没意见。
叶满枝瞪她一眼:“生什么生,我跟你爸都忙得跟陀螺似的,哪有时间精力伺候孩子?要是真把娃生下来了,你就得回来带孩子了。”
吴玉琢知道这是玩笑话,但还是好奇地问:“运动刚开始那阵子,你跟我爸工作也不忙呀,那时候怎么不给我生个弟弟妹妹?你看我三舅妈就是趁着那段时间生的。”
她记得挺清楚,那时候工厂和科研单位的工作都停了,她爸妈那几年其实没什么重要工作,每天都能按时上下班。
因此,她觉得工作忙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她爸妈可能有其他考量。
叶满枝踯躅一阵,拉过闺女的手说:“我跟你爸有你一个就够了,这是我俩刚生完你就定下的。”
“为什么啊?”
“养孩子多操心啊!而且当时你爸说,你只有一个爸和一个妈,那我们也可以只有你一个女儿。”
————————
一百个红包,明天见~[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