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自夜追凶电视剧 > 第21章 转战长沙(第2页)

第21章 转战长沙(第2页)

“这就是‘羌人骨笛’!”张教授捧着骨笛,手指抚过羊图腾,“《骨笛考》里说,羌人骨笛是汉羌文明交流的见证,能吹奏出两种文明的曲调,没想到真的能找到!”

就在众人准备将骨笛送往恒温箱时,远处的戈壁滩上突然驶来三辆越野车,车上的人拿着铁锹和洛阳铲,首奔墓葬而来。“是盗墓团伙!”小王立刻掏出枪,警员们迅速围成防护圈。

带头的盗墓者看到警员,不仅没跑,反而嚣张地喊道:“这是羌人墓,里面的东西不属于你们!”

“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文物,都是国家的文明遗产!”林峰上前一步,声音坚定,“你们敢盗掘古墓,就是触犯法律,今天一个也别想走!”

双方对峙时,当地的羌人村干部带着村民赶来,他们手里拿着羌笛,围着盗墓者唱起了羌人古歌。盗墓者见状,顿时慌了神,纷纷扔下工具想跑,却被警员和村民合力围住,全部抓获。

“这些盗墓贼,想偷我们老祖宗的东西,绝不能饶!”羌人村干部握着林峰的手,“以后我们村民会定期来这里巡逻,帮你们一起守护墓葬!”

羌人骨笛被送往国家博物馆后,张教授在整理汉代竹简时,又发现了新线索——竹简上记载,三国时期,吴国曾仿照夏商周骨笛,制作过“吴地骨笛”,用于祭祀和军事指挥,最后一支吴地骨笛藏在苏州虎丘的“剑池”之下。

林峰立刻带队前往苏州。虎丘剑池素有“吴王墓所在地”的说法,考古队通过水下探测,在剑池底部发现了一道石门,门上的凹槽与吴地骨笛的记载形状一致。但剑池水位较高,水下能见度极低,挖掘工作异常困难。

“必须先抽干剑池的水,但剑池与虎丘山体相连,抽水可能会导致山体坍塌。”当地文物局负责人忧心忡忡。

林峰和张教授反复研究古籍,终于在《吴地记》中找到办法——剑池西侧有一条明代修建的排水暗渠,可通过暗渠缓慢降低水位,避免破坏山体。

经过半个月的排水,剑池底部的石门终于显露出来。当考古队员打开石门时,一支刻有“吴”字的骨笛躺在石盒里,旁边还有一卷竹简书,记载着吴地骨笛的吹奏方法和军事用途。

“这是三国时期唯一留存的吴地骨笛!”张教授激动地说,“它证明了三国时期,夏商周的骨笛文化依然在传承,是文明延续的重要证据!”

消息传出后,苏州当地的中小学生自发组织了“文物守护小队”,每周到虎丘剑池附近开展宣传活动,向游客讲解吴地骨笛的历史。

吴地骨笛入藏博物馆后,国际考古界发起了“文明传承论坛”,邀请林峰和张教授前往罗马参会。论坛上,林峰展示了从夏代到三国的骨笛系列,讲述了背后的守护故事,引起了各国代表的共鸣。

“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罗马考古学家握着林峰的手,“我们也有很多流失的文物,希望能和中国合作,共同推动文物回归。”

论坛结束后,意大利博物馆主动提出,将一件流失海外的唐代“仿骨笛青铜钟”归还给中国。当青铜钟被护送回国时,林峰站在机场,看着这件历经千年的文物,突然明白:文物保护没有国界,守护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回到国内,林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全国各地文物保护志愿者的签名册,上面写满了“守护文明,从我做起”的誓言。他将签名册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每当遇到困难,看到这些签名,就会重新充满力量。

又是一年春天,国家博物馆举办“骨笛文明传承展”,将夏、商、周、汉、羌、吴六代骨笛全部展出,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展柜前,林峰带着刚入职的年轻警员,给他们讲述每一支骨笛背后的故事。

“林队,以后我们也能像您一样,守护好这些文物吗?”年轻警员眼里满是向往。

林峰笑着点头:“只要你们心怀敬畏,坚守责任,就一定能。记住,文物保护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一辈子的事业,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薪火。”

展览的最后一天,林峰站在展柜前,看着夕阳透过玻璃照在骨笛上,泛着温暖的光芒。他想起最初在龙城拆迁区发现断骨笛的那个雨夜,想起北邙山的古墓、南海的波涛、北极的冻土……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办公室里,新的案件记录本己经翻开,林峰在第一页写下:“文明的守护永不落幕。”窗外,国家博物馆的钟声响起,悠扬的钟声穿过街道,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这个故事,会随着骨笛的纹路,随着文明的火种,永远流传下去。

龙城的任务己经结束,林峰回到滨海市局汇报了此次的任务己取得圆满的结果。然而局长的拿出三年前林峰秘密执行的一起任务时,其师傅楚山河所遗留下来的《楚地陵寝考》时,林峰脸色瞬间凝重起来:“局长,这是?”

“这是长沙警方在三年前‘七星椁’案件里发现的!”

“三年前那起长沙盗墓案并不是一起简单的盗墓案,上级命令你再次复查此案件,同时对你师傅的失踪案一并调查!”

长沙,是一个悠久和古韵繁华的城市,也是与滨海市齐名的副省级城市。

七月的长沙被黏腻的雨幕裹了整半个月,橘子洲头的江风裹着水汽撞在老城区的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里都带着股霉味。林峰坐在旧藤椅上,指尖夹着的烟燃到了滤嘴,烫得指腹发麻才惊觉——这己经是今天第三包烟了。

桌上的铜制台灯蒙着层薄灰,灯光勉强照亮摊开的古籍,《楚地陵寝考》的纸页被雨水洇得发皱,一行朱笔批注格外扎眼:“沅水之阴,有墓如覆斗,冥灯悬顶,触之者,魂堕九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