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计划”如同天际不断积聚的、铅灰色的厚重云层,沉甸甸地压在海城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宇之上,更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姿态,牢牢笼罩在顾言蹊的头顶。
它并非简单的暴雨将至,而是一种弥漫着未知与高压的、令人窒息的政治与经济低气压,剥夺了周遭空气里的氧气,让他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而刻意,仿佛胸腔被无形的巨掌攥住,缓慢而持续地收紧。
这四个字,更像是一个凭空出现在他命运航道上的、巨大而幽深的漩涡。它并非瞬间形成,而是早已在他看不见的深处蓄势,如今开始以一种优雅却不容抗拒的姿态缓缓转动,搅动着平静的表象。
漩涡中心漆黑如墨,深不见底,仿佛连接着不可预知的深渊,要将他连同他所有小心翼翼维持的平衡、无法言说的秘密以及渺茫的希冀,一齐拖拽进去,彻底吞噬,卷入那无法预卜、吉凶未料的命运洪流之中。
接下来几天,他像是被上了发条的机器,疯狂地投入准备工作。在一个匿名的加密技术论坛上,一个名为“Ghost”的ID,隐晦的发布了一个关于高通量数据流极端加密环境下稳定性的技术求助帖。这是他为“北辰计划”遇到的第一个棘手技术难题所做的准备。
他不知道的是,几乎在帖子发出的瞬间,就引起了ID名为“Orion”的用户的注意。
不过片刻,一个ID名为“Orion”的用户回复了。对方的回答并非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却更为精妙的思考路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关键,其见解之深刻,让顾言蹊都为之暗自心惊。这种举重若轻、直抵本质的能力,绝非普通技术高手所能拥有。
顾言蹊(Ghost)回复:“思路很特别,谢谢。但第三步如何采用‘量子加密’混合模式逐步过渡?”
Orion几乎秒回,仿佛一直在屏幕另一端等待着:“在不破坏现有传统加密(如RSA、ECC)的前提下,将PQC或QKD引入系统,两者并行运行,形成双重保险。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加新算法的权重,最终完成平滑过渡”。Ghost,你能想到量子加密层面,说明你已经触碰到核心了。很棒的思考角度。”
这种跨越虚拟空间的、纯粹技术层面的共鸣和欣赏,让疲惫不堪的顾言蹊感受到一种奇异的慰藉。对方言语间没有丝毫居高临下,只有平等的探讨和毫不掩饰的赞誉。
他忍不住点开了Orion的资料页,一片空白,只有注册时间显示是三年前。一种直觉告诉顾言蹊,这个Orion,绝非凡俗。他甚至有一瞬间荒谬地想到了那天峰会上,周慕白那双含笑而睿智的眼睛。他摇摇头,驱散这个念头,但手指却下意识地将这个ID添加到了关注列表。
顾言蹊不眠不休的查阅海量技术文档,核对庞杂的财务数据,协调各个部门提交报告……他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既是为了应对傅斯渊可能存在的审视,也是为了……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剔除那些最核心、最致命的信息。
他像是在走一根极高极细的钢丝,脚下是万丈深渊。一边要做出毫无保留、尽心竭力的样子,一边又要小心翼翼地权衡,哪些可以放入提交讨论的初步方案里,哪些必须巧妙地模糊处理或暂时隐匿。
他知道傅斯渊一定在暗中观察着他。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都可能引来毁灭性的猜疑。
精神高度紧绷,睡眠严重不足,胃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他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脸色苍白,唯有那双眼睛,因为极度的压力和专注,亮得有些惊人。
连日的高压和失眠让他眼底的淡青色愈发明显,脸色苍白得几乎没有血色,唇瓣也显得有些干燥。但他依旧将衬衫扣到最上一颗,领带系得一丝不苟,试图用外表的整齐来维系内心即将崩断的弦。
他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复杂数据时,眉头微蹙,长睫在眼下投出执拗的阴影,紧抿的薄唇显示着他正承受着极大的身体不适和精神压力,一种脆弱与坚韧并存的矛盾气质在他身上交织。
傅斯渊的确在观察他。
他看着顾言蹊高效地处理着一切,将纷繁复杂的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条,提出的问题精准而犀利,甚至提前规避了几个潜在的风险点。
能力毋庸置疑。
甚至可以说,顾言蹊是执行“北辰计划”最完美的人选。他对傅斯渊意图的理解,对集团资源的熟悉,对细节的掌控力,无人能及。
但这份“完美”,此刻在傅斯渊眼中,却透着一种别样的可疑。
他给宋临下达了指令:“盯紧他。‘北辰’的所有资料流转,尤其是经他手的,留下痕迹。”
“傅总,您还是怀疑他?”宋临有些不解。顾言蹊的工作表现几乎无可挑剔。
“不是怀疑,是确认。”傅斯渊眼神冰冷,“如果他没问题,自然最好。如果有……”他顿了顿,声音里没有一丝温度,“那‘北辰’就是试金石,也是葬送他的坟墓。”
他要把顾言蹊架在最高的地方,享受最多的“信任”,这样摔下来的时候,才会最痛,最无法翻身。
董事局会议当天。
气氛庄重而严肃。长条桌旁坐满了傅氏的董事和核心高管。傅斯渊坐在主位,神情冷峻,不怒自威。
顾言蹊作为项目筹备的核心负责人,站在演示屏前,进行“北辰计划”初步方案的陈述。
他穿着合体的西装,身姿挺拔,表情冷静,声音平稳清晰,将复杂的计划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逻辑缜密,数据详实,应对各位董事的提问从容不迫,显得专业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