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只是目送纪尧姆和路易莎顶着、香水、花瓣上了敞篷马车离开,自己却留了下来——不同于贵族们跟上了马车,汇聚成队伍,要一起进行加冕后的全城游行,这些人是不能参与游行的。他们都是城里各行会,以及外地商人的代表,说的明白一些,就是工商业从业者。
这样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就算有钱有势,是西岱实际的统治阶级,也无法出现在一些场合……
不过,此时不能加入游行队伍,他们似乎没什么不满,反而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事实上,他们中不少人期待纪尧姆正式继位已经很久了。在路易三世时期,他们这些人过的和过去没什么不同,就是苛捐杂税多了一些。毕竟路易三世需要笼络手下的人,就得对一些贪腐视而不见,而贪腐么,也自然会变成压在平民身上的负担——他们这些人,说是有钱有势,但本质上也依旧是‘平民’,权力可以轻易决定他们的生死。
他们之所以期待纪尧姆继位,倒不是觉得纪尧姆有多不同。就算纪尧姆看起来总不会像路易三世一样,对下面的蛀虫那么放纵,可国王压榨百姓,要弄钱到手,这是一样的……真正让工商业从业者对纪尧姆‘寄予厚望’的原因是‘路易莎’,也只有‘路易莎’。
简单来说,不管在贵族圈子里,对路易莎的评价是怎样的两极分化,至少在平民之中,路易莎是很有人气的。
不同于大多数贵族,所谓的做慈善,其实非常流于表面。与其说他们是在做慈善,不如说是在买场面好看,又或者单纯就是表演。倒不是说根本没帮到人,而是要么要被教会过一道手,效果好坏全要看教会的‘良心’。要么场面大过实际,民众体感不强。
路易莎的慈善就非常细致了,她有来自后世的‘经验’(虽然只是看到听到的),和此时人们的做法完全不同。至少她是绝对不会直接发钱的,哪怕是给食物,也是比直接发钱好得多的做法。
当然,她实际也不是给食物的做法,除了一些场合上临时给食物,长期还是另一套做法。
像她比较喜欢的做法之一是‘以工代赈’,既接济了人,也不会因为是单方面的给与,无法长久——‘以工代赈’的唯一问题是费钱,古代其实挺常见以工代赈的,之所以都没有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的‘以工代赈’出名,不外乎古代只能搞小规模以工代赈,可没有现代国家的财政底气,以工代赈是大搞特搞!
现代国家不只是生产力大大增强,国家可以调动的钱要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花未来的钱度过眼前的难关。
路易莎也做不到近现代那种以工代赈的规模,甚至她的以工代赈,在古代来说都是‘小规模’了(毕竟她也不是统治着,不可能调动大量资源去做这件事)。不过再怎么样,她也从来没停过这种做法。
像是纪尧姆一直在扩建罗本都别墅,路易莎和她结婚后,就顺便接手了这项工程的监管工作。这项工程除了需要用一些专业的石匠、木匠等,杂工也要不少,其实并无什么技术要求。所以路易莎特意让人雇了生活无着的那种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倒是更倾向于雇佣较为体面的。
这也算是西方的传统之一了,强调‘强者更强’,对于弱者有一种骨子里的鄙夷与冷漠。似乎他们从未考虑过自己也有可能落入到那样境地,而且也不认为落入那样境地是环境,甚至单纯运气的问题,只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种方式,认为‘优胜劣汰’。
所以哪怕是对穷人,也会更优待穷人中境况看起来尚且好一些的,认为他们更有自尊——这是没有想过,真落到了非常糟糕的境地,一切选择就不受‘自尊’之类的因素影响了。再有自尊的人,快要饿死了,也会拿自己的好衣服去换东西吃,而不是留下来保证自己外表‘体面’。
罗本都别墅只是路易莎用工作接济穷人的做法之一,其他,尤其是在她真正能做主的布鲁多的土地上,她要做的更多、影响更大。而凡是知道她在布鲁多做了什么的普通民众,没法不对她抱有深深的期待,甚至祈求……实在是这个年代的普通人太难了,能遇到一个会在意他们生存的人,就像是撞大运抽到奖了。
这是在普通人中,但在并不是广大底层的城市新兴中产阶级,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虽然期待是一样的)。
城市新兴中产阶级中占主流的工商业者们,他们无比确定路易莎对工商业抱有相当开发的态度,很愿意给他们更多支持。
“真希望王后殿下能在我们这位新国王面前发挥她的影响力,让王室的光辉也惠泽到我们这些人身上。”看着远去的巡游队伍,兰伯特家族的一个成员如此说道。
兰伯特家族正是西岱二十个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本身还是中产阶级家族。他们对路易莎尤其支持,这不只是因为路易莎对工商业有着相当开放的态度,还因为兰伯特家族的家族成员之一,还成为了特鲁瓦红酒皂在西岱的代理商之一。
这两年靠着这个,他可以说是赚大了!不只是金钱上大有收获,还极大增加了影响力……因为这个,兰伯特家族对路易莎可是相当有‘好感’的——听说一百次,也比不上一次‘眼见为实’。他们见过了路易莎是怎样做大特鲁瓦红酒皂的,合作者又是怎样一起发财的,当然有所期待。
特鲁瓦红酒皂这两年也不只是养肥了一批代理商,更重要的是在特鲁瓦,建立起了一个肥皂联盟!凡是加盟的合规肥皂商,全都一起生产同一标准的特鲁瓦肥皂。眼下有做成品牌的趋势,总之是大家一起发财。
也不只是特鲁瓦红酒皂,总之其他林林总总的,像是镜子、玻璃、金银珠宝加工等,一起让特鲁瓦这座城市繁荣的不像话!
西岱当然也想像特鲁瓦一样……
“我不怀疑王后殿下对工商业的友善,也不怀疑王后殿下聪慧的头脑,唯一的问题是,王后殿下是否对陛下有那么强大的影响力——是的,国王陛下似乎非常宠爱王后,对她非常尊重,甚至还委以重任。”也有人在这个时候也保持了冷静,在其他人都期待着未来的变化时,泼冷水一样说道。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这位新国王也不是那种意志薄弱的人,还一直有着‘骑士典范’这样的美誉。要说他是一个能让自己的宫廷中充满妇女的影响的人,恐怕最大胆的假设也不敢这样想。即使陛下的确爱着王后殿下,可……”
一旁有人接上了这话:“嗳!男人的爱,国王的爱……虽然我是个男人,但这时候也不妨实话实说,这并不是能指望的东西。”
是的,纪尧姆对路易莎的喜爱,这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在眼里的。然后经过这些人往外传扬,这便在宫廷以外也不是秘密了。但这种君主的‘爱’向来是靠不住的,甚至不说是国王了,就是普通的夫妻,因为丈夫爱着妻子,妻子便能施加充分的影响——这也不是一定的事儿呢!
路易莎当然不会知道,城里的工商业者针对纪尧姆和她的‘感情’已经设想了那么多。这个时候,她是真的‘无暇他顾’!
明明和昨天是差不多的全城游行,但今天更早就累了。似乎是这些天积累的疲惫没有完全随着休息而消失,只要稍微劳累一点儿,它们就又冒头了。
事实上,这一天全城游行,路易莎是完全靠意志力坚持下来的。而且哪怕是这样,她的状态也肉眼可见不如昨天。这一点,其他人看不出来,一直在一辆马车上和她同行的纪尧姆也看的清清楚楚。
纪尧姆当然不会因此责怪路易莎,事实上他一直觉得路易莎在一些事上过于完美主义者了——不同于后世影视剧里表现的样子,似乎古代贵族,无论中外,都会在大场合上一丝不苟,否则就是缺乏‘贵族风范’,甚至‘教养’。实际上的古代贵族,尤其是西方的,礼仪上其实挺粗糙的。
除了个别情况,多数时候就是大概差不多,他们的礼仪规范化是很靠后的事……这也不奇怪,仓廪足而知礼节,一个社会没有出现足够多的富裕阶层时,就不会有很规范的礼仪。
可路易莎是后世人的观念……后世人倒也没有太强的礼仪观念,因为现代人等级感很弱(至少路易莎生活的那个环境是这样)。很多古代的礼仪,在现代都消失了,或者就算存在,也不会有人做强制要求。
可是,后世人如果到了陌生环境,被告知要‘入乡随俗’,要学一套礼仪规范时。无论是出于教养出来的尊重,还是因为现代人受过长期教育,所以会下意识想做好,总之结果就是表现得特别完美主义。
真的,路易莎会特别在意一些游行时的细节,即使只是一个没什么会在乎的小动作,她也没有因此放松。在其他人看来,这种做给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看的动作,差一点儿无所谓。但在路易莎,就是做错了自己丢脸,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总之,当终于结束加冕后的全城游行后,路易莎几乎是靠着侍女们的帮助,才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王宫的房间——这还可以休息一会儿,直到晚宴。
到底人年轻,明明已经累得不行了,吃了东西、洗脸擦身后躺下睡了两三个小时,再起来梳妆打扮,准备参加晚宴时,路易莎的精神就恢复了大半。
晚上盛大的庆祝晚宴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极尽可能地奢侈呗。然而再奢侈也没什么用,这些由西岱王宫大厨房出的大菜,路易莎能吃的没几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此前西岱王宫依旧是安娜王后的地盘,路易莎和纪尧姆甚至不怎么住这里,自然也就谈不到影响这里的厨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