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的滚滚声越发大了,车厢虽随着车辆的行进晃动,颠簸却很轻。
宁毓闵手上捧着从暖釜中倒出来的茶水,他一瞬不瞬紧盯着茶盏,神色渐渐惊喜。
在以前坐车时,宁毓闵从不敢轻易吃茶。否则,一个不察,茶水会倒得满身都是。
“小七,茶水竟然一滴都未洒出去!”宁毓闵屏住兴奋,惊呼道。
宁悟明也早体会到了区别,他比宁毓闵想得远一些,蹙了蹙眉,道:“小七,伏兔的改动,一旦传出去,肯定会引来众人的觊觎。你打算如何处理?”
宁毓承答道:“我早就与于先生他们商议过,大家都同意,将伏兔的改动,从方法,到原理等,详尽写成书,尽量简单易懂,对世人公布。”
谁家有个方子,都要藏起来,作为家传秘方。伏兔的改动,算不得惊天动地,但至少可以借着此方赚钱,哪怕是献给朝廷,少不了得到陛下的赏赐,借以扬名。
宁悟明怔住,宁毓承也愣在了那里,两人皆一并看向坐在蒲团上的宁毓承。
车座宽敞,足足可以坐三人。宁毓承喜欢腿伸直,一向喜欢靠车壁坐在车厢地面上。此刻他洒脱地左腿伸直,右腿屈起,右手搭在膝盖上,迎着两人的目光,面色寻常,像是说着一匹骡子,一匹马那样轻松随意。
“从做轮椅时,我就与先生们说过,且签订了契书。每一个项目,有那些先生参与,每个先生都要签订契书,契书约定,前期所需的资金,皆由明明堂支出。先生们无论做出什么,明明堂只留一个名。要是能从中赚取钱财,明明堂抽取净利的五成,作为学堂的开支用度,其余五成,由参与者去分。这次先生们都一致决定,将伏兔公开,不从中赚取任何的名利。明明堂将尊重先生们的决定,但因为明明堂前期投入不小,为了保证明明堂的运转,此笔资金,祖母说既然是给祖父做轮椅,她拿了祖父留下的私房钱来填补。祖母说,这是给祖父积德。”
崔老夫人拿钱出来,他们并不感到意外。但明明堂的先生们,月俸虽算高,但绝对称不上大富大贵,他们居然不要名利!
“于先生说,伏兔并不算复杂,只要有上好的铁匠,琢磨着就会打了。最贵重之处,在于原理。铁匠可能会打造,做车的铺子,老成的工匠也能看得明白,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这说不出来的所以然,便是学问。于先生说,工学之妙,许多人无法理解,连工匠皆是如此,是因为,从未有学堂教授这些。”
秋日的天气晴朗,车窗半开,太阳不时照进车窗,在宁毓承年轻朝气的脸庞上跳跃。他的嘴角带着笑,眼中也飘着笑,干干净净的麻布衣衫,如他的人一样干净磊落。
“学问不该被藏着,更不应被私藏。”宁毓承声音不高不低,带着难以形容的力量。
与各州府献上的祥瑞,各种技艺一样,献给朝廷,便成了皇家私藏。
明明堂受到嘉奖,先生们扬名,被封赏,花团锦簇,皆大欢喜。
史书上如此般的事情并不鲜见,结果如何,端看如今的大齐便可知晓。
宁毓闵对此体会更深,他研习医术,仅仅是医书就不统一,病症与药方,五花八门。
要收集医书比对不容易,且花费巨大。如今他已放弃了学医,转而改为病症的防治。
宁毓闵神色渐渐激动,不由自主想着,他的防治经验,倘若经过了验证,定也如于先生他们一样,将其公布于众!
让学问传开,方是真正的大道!
一行人在太阳快下山时,终于到了王家坳村。
夕阳照耀下的王家坳村,本该是正繁忙采摘白蜡花的时候,白蜡树上不见人影,王大寿宅子改成的作坊,也大门紧闭,村子陷入了诡异般的宁静。
骡车停下,黄赖皮不知从何窜了出来,一个健步奔到车门前,神色紧张不安见礼:“七郎来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第98章……
宅子留了几间宅子歇脚,宁毓承一行进了屋,黄赖皮不安地将事情经过说了。
“昨日贺氏派了人来,说是要买白蜡,一支只肯出十个大钱。我一听,傻子都不会应他,便当即一口回绝了。来人也没多说,只道贺知府已经升做了礼部尚书,不日便会启程进京赴任。礼部尚书那可是大官呐!”
黄赖皮眼巴巴看向宁悟明,眼珠子都快掉出来。虽说已经卸任,到底曾是朝廷一品大臣。
谁能想到,他黄赖皮不被待见,人人嫌弃,居然能站在一品大臣面前回话说事,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识字!
想到一品大臣,贺道年已经升为一品大臣,以前如王大寿一个里正就能在村中耀武扬威,何况是朝廷中枢真正的大官!
黄赖皮又开始变得焦急,道:“那人在村中转了一圈,便离开了。今朝人又来了,还是只出十文一支,还说王家坳村的白蜡好,正值太后圣寿,可选为贡品,给太后贺寿。村中人不大懂,我是读书人,明白了里面的关窍。贺氏这是在威胁!我见状不对,正准备进城告诉七郎,七郎恰好来了。”
听到黄赖皮自称读书人,不熟悉他的宁悟明等人都朝他看了过去,目露怀疑。
黄赖皮眉眼动作始终改不掉猥琐,无论如何都看不出读书人的气质。
不过,待他说出威胁时,几人的神色又变了,一时很是复杂。
宁氏从作坊收取的白蜡,乃是三十个大钱一支。贺氏只肯出十个大钱一支白蜡,相当于是明着抢劫,村民可以拒绝贱卖。
但贺氏提到了上贡,一旦选为贡品,白蜡不但白给,还要被挑三拣四。
宁悟明的脸色一下难看起来,宁毓华宁毓闵不知就里,为何贺氏突然对宁氏发难。有黄赖皮在场,两人谨慎地没有多言。
黄赖皮忧心忡忡道:“村中人心惶惶,大家都无心做事,白蜡花刚收了一茬,熬煮了约莫五六百支白蜡。七郎,你看,接下来该如何办才好?”
此事至关重要,宁毓承稳了稳神,道:“白蜡花得抓紧功夫采收,你去让大家别管贺氏,先采收熬蜡。熬好的白蜡,我让福山去清点,照着规矩,银货两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