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泰开口解释:
“回禀陆大人,三司准备展开对应天商行走私一事的最终处置。
我等聚在一起也是为了集思广益,快些拿出一个结果,
否则事情吊在这里,三司都觉得惴惴不安。”
陆云逸点了点头:
“本官能否旁听?”
“这”
袁泰一下子面露难色。
眼前这位右副都御史,他只在庆功宴上见过一次,未曾与之共事。
但不论以什么理由兼任此职,眼前之人都是都察院的长官之一,
若是要来旁听,他想要拒绝都找不到理由。
“要不,本官去问一下詹大人,能否旁听?”
“不不不,陆大人快快请进。”
袁泰一听便绝了拒绝的心思,
都是詹事院属官,尿尿都在一个壶里,不用想也知道结果,
与其多此一举,不如借坡下驴。
于是,陆云逸坐在了袁泰身旁的椅子上,二人并驾齐驱,
一时间,偏厅内因为他的到来,气氛变得古怪。
大理寺少卿韩宜可感受着屋中怪异,没有任何客气,直言道:
“陆大人,三司查案,牵扯案件之人理应回避,您不应该在这。”
陆云逸笑了笑:
“应天商行虽是本官亲手建立,
但如今除了有一些份子外,并没有什么牵扯关联,
本官也不会因为此事而偏袒什么人,还请韩大人放心。”
韩宜可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
他知道,地方有地方的规矩,京中有京中的规矩,
想要如鱼得水,就要和光同尘,先学会适应规矩。
一阵沉默过后,袁泰翻开了手中卷宗,站起身,屋中一些人也同样站起身。
袁泰沉声道:
“有关应天商行涉及走私讨论一事,现在开始。
此案由锦衣卫发现,陛下钦点三司查案,
我等作为三司主官,应当秉公执法,不偏不倚,还国朝朗朗清明。”
“诸位落座吧。”
一行人坐了下来,袁泰率先开口:
“走私一案,应天商行涉及人数一百七十七,
其中主事一人,管事六人,另有工头十五人,各家商行掌柜十三人,其余皆为伙计。”
“诸位,此案涉及金额巨大,牵扯人数众多。
仅仅是都察院上下探查,可能就牵扯六省之地,至少千人,实属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