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身不由己,流放戍边
临近正午,中军都督府内依旧一片忙碌,
北征大军的作战复盘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作战室沙盘附近站满了人,一个个手拿文书,
大多是当时北征大军的军令,从中能看到北征大军的一些决策选择。
一行人吵吵闹闹,对于当时的作战命令毫不犹豫地斥责,
有认为不该如此冒进的,也有认为不该如此保守的
总之,整个中军都督府乱成一团。
参会的一众大人身后,都站着一名都督府吏员,
他们会将自己所属大人的言行都记下来,
而后多方研判,再经过五军都督府几位都督商讨,拿出当时那种情况的最优解。
直到此时,一场针对北元的作战才算完结。
陆云逸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等作战会议,
每一次都觉得头痛欲裂,实在是太过吵闹。
军中大人大多是荤素不忌的性格,各种污言秽语都夹杂其中,嗓门一个比一个大。
他此刻正看着李景隆与徐辉祖据理力争,
二者因为一个聚集点的攻防,已经吵了将近一刻钟,
各自都有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
陆云逸津津有味地听着,
从这等作战会议中,能察觉到一众将领的作战风格、用兵习惯,以及在关键时候是否果敢。
就如长兴侯耿炳文,大明第一善守将领。
但陆云逸发现,他的“善守”表现在对战场局势的精准判断,
什么时候该死守,什么时候该勇猛激进,可谓是门儿清。
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节点的争夺上,判断出奇地准。
根据他的思路延伸,拿下一个节点,
整个战场的防御体系就会随之改变,从而变得更加完善。
而武定侯郭英的风格则更加厚重,
从不讲究什么贪功冒进、占了便宜就跑。
在节点的争夺上也是浅尝辄止,
一旦发现机会,会毫不犹豫、不惜代价地出手。
看了许多公侯对于战场的研判,
陆云逸忽然觉得,这些将领非常喜欢孤注一掷,
这是长此以往养成的作战习惯,
在大明未建立之前,打了败仗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还不如孤注一掷,在战场上拼光。
一名年轻吏员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在陆云逸身旁俯下身,低声道:
“大人,鸿胪寺卿刘大人在门口,让您出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