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心求学的人,卢植便将其带在身边,每日细细检查功课,决不允许学生偷懒;若只是来刷名声的,那卢植便管得很松很松,他按时讲课,从来不主动检查功课,只等他们自己来请教。
只要来请教的人,卢植都会悉心回答;若是一直不来,那卢植也当没看见。
公孙瓒是后者。他来卢植这里求学只是台阶。老丈人给了他推荐信中,让他争取入门当弟子的老师不是卢植,而是大汉宗室,官任宗正和光禄勋的大儒刘宽。
公孙瓒一边在卢植这里磨砺学问,一边在洛阳广撒钱财,以求更多贵人引荐,好拜入刘宽之门。
刘备这次入了卢植的“小班”。
公孙瓒去洛阳城的时候,他就脚踏草鞋,身穿麻衣,背着竹筐,去卢植处读书。
他送别公孙瓒,看着马背上公孙瓒的背影,有一瞬恍惚。
原本他应该跟着公孙瓒一同去洛阳游玩的。
十五岁刚出家乡的他并不知道,同样是逃掉卢公的课,同样是去洛阳城玩耍,有的人只是玩耍,而有的人的玩耍只是表面的行为。
以前的他无人教导,现在……唉,感觉自己的心变得好沧桑,连华服犬马音乐都提不起兴趣了。
刘备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老老实实去上课。
梦境之中,刘备读书的天赋不算优秀。诸葛亮、周瑜等人扫一眼就能读懂的书,他看个三四遍还要抓耳挠腮。
如果刘备阅读书籍和吃饭喝水般容易,他就不会丢掉书本。正因为艰难,少年郎才没有耐心。
不过若不想当开宗立派的大儒,寻常优秀的读书人不需要天赋,只需要智商正常和足够刻苦。
刘备的聪明劲儿差了点,但定力和耐心是一等一的好。
再者,他在梦里被小祖宗逼着读了一辈子的书,腹中学识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而言,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这次求学的底子打得很厚实。
刘备没有卖弄自己的学问。他在这一世读过的内容思考过后,才将学问当作是自己的,向卢植讨教。
在卢植眼中,刘备就是底子薄弱,但学习的天赋和毅力都异于常人,学习进度飞快。
没有哪一位优秀的老师发现一株好苗子时不会欣喜。即使刘备出身不高,家境贫寒,卢植也在考虑,要不要收刘备为入室弟子。
弟子和门生不同。将来卢植去世,弟子是要为他捧衣冠的。
卢植思来想去,很是犹豫。
他不是嫌弃刘备,而是担忧自己会误人子弟。
若只是学识,他自信能当好一位老师。但他的性格过于刚直,刘备跟随他,恐怕前程不一定美好。
刘备有一层大汉宗室子弟的身份。这个身份在刘备落魄的时候没有用处。但刘备若能举孝廉,入朝为官,宗室身份便能为刘备锦上添花,令他仕途比旁人更顺利。
卢植是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个好人。
他最终放弃了自己收刘备为弟子,而是去拜访了刘宽。
没错,正是那位公孙瓒正在汲汲钻营,希望能拜入其门下的刘宽。
刘宽不仅是大汉宗室,还深受如今皇帝信任看重,他若能看中刘备,同为宗室,刘备肯定会有更好的前途。
当公孙瓒好不容易找到门路,能够提着礼物去拜访刘宽的时候,刘宽郑重地接待了卢植。
“子干,你总躲在缑山教书,见你一面可不容易。”刘宽捋着胡须打趣道。
刘宽与卢植的老师陈球年岁相仿,有些私交。
他不太喜欢陈球过于刚直的性格,但对陈球的清正很是欣赏。
刘宽为自保,不爱与陈球等过于刚直的人往来,但结交陈球的弟子却是没问题。他便将对陈球的好感倾注在陈球的弟子身上。
卢植是陈球弟子秉性与陈球最为相似之人,且与陈球一样文武双全,脾气却比陈球圆滑。刘宽见之心喜,待之比自己的弟子还要亲近几分。
卢植笑着任由刘宽打趣,拉了几句家常后,很直接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