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鹤甚至训练皇城司兵卒的时候,通过有人在高价收购往期日报的消息,反手捉了四个辽国探子,两个西夏探子。
但回首一看,报社的建立真是十分艰难。
赵昕只负责了收购与提供大方向,旁的诸如整合人员、厘清账目、消息渠道维护、供应商招募等事宜,都是以胡琛为首的十四人从无到有的一点点摸索建立起来的。
赵昕很多在时人眼中不切实际,连范仲淹都会惊叹的“文意质朴,针砭时弊,无有淫词浪语夺人眼球”的超高要求,都硬生生被他们给攒了出来,并且一直坚定地奉行着。
所以才有今天风行各处,官衙抢着订货的的局面。
回首往事,总是容易让人心生感叹。
赵昕也不例外。
他端起了茶杯,对着下首的十四人道:“多亏大家,不过短短半年,就有了今日气象。我还年幼,不能喝酒,便在此以茶代酒,谢过诸位连日辛苦。”
浑不觉自己这幅小小身板,一本正经地说出这些话违和感有多么强烈。
但在场之人都知晓他的身份,并无一人笑出声,反而都热泪盈眶。
诸人中胡琛为首,于是代众人说道:“为国家做事,替殿下分忧,帮百姓张目,抒心中抱负,怎敢言辛苦二字。反倒是我等,要多谢殿下给我们这个机会。”
站的角度不同,对事情的态度观感也就不同。
赵昕觉得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还甩手掌柜当得逍遥,把胡琛他们折腾得不行。
但在胡琛他们眼中,赵昕就是从天而降的神祇,不仅他们拉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撕裂感,还委以重任,给予一百二十分的信任与资源。
于胡琛个人而言,是永远忘不了薛泽带他去樊楼结款的那一天。
太子殿下甚至担心他们钱花完了不好意思开口,直接让他从味精的利润里抽,直到报社走上正轨才调派了一个账房来。
这是何等的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有这样一个给饱和式资源的大老板,那他们给出一百分的试卷再正常不过。
可殿下居然说多谢他们,简直是受之有愧。
更何况随着五份报纸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们现今虽仍旧无官无职,但出入公门如履平地,即便身担官职者也将他们奉为座上宾。
赵昕向来不耐烦这些虚礼,对言官弹劾他轻脱也是当耳旁风,如今私下场合就更是无忌,胡乱挥挥手道:“还是免了这些虚礼吧,你们不怕麻烦,我还怕呢。”
然后招呼随侍身旁的陈怀庆:“把孤备好的东西发下去吧,注意点,别发错了。”
胡琛看着陈怀庆从怀中掏出一沓鼓鼓囊囊的红封,再结合外头的唱名给钱声,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当即就要推辞。
却被陈怀庆按住了手:“胡总编您不拿,已经拿了的编辑们怎么办?再说了,您这半年多夙夜忧劳,大家都看在眼里,若是殿下不酬功,将来还有谁肯为殿下办事呢?”
胡琛被陈怀庆拿话软|逼住,长叹一口气道:“既如此,在下就愧领了,谢过殿下|体恤。”
有了胡琛带头,剩下十三个大红包也顺利被派发了下去。
赵昕笑容灿烂:“孤给你们每个人准备的红包都不一样,所以你们还是回家后再拆看。这要是当场拆开觉得礼物不合心意,脸上带了出来,孤可是会难过的。”
众人又是连忙道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