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昀在库房里见到棉花,发现棉花的品质还可以,雪白如云,蓬松柔软,绒长也不错,摘得也比较干净。大概因为洛阳地处北方,比较干旱,夏季日照时间比较长,比较适合棉花生长,要是亩产高点就好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棉花产量跟棉花品种、水肥、虫害、疏密、管理等因素相关,这些还需要慢慢去摸索。
项昀走的时候,带走了所有的棉花,回去轧完棉籽之后,再将种子送到农庄来。
马车上,项昀跟商无咎说起棉花产量低的事,问他:“咱俩研究研究,能不能弄点化肥出来,这种纯靠农家肥来种庄稼实在太影响产量了。”
商无咎手指轻抚额头:“这个涉及面太广了,难度很大。化肥的原料主要是矿物质,首先要找到相应的矿产。还得反复试验才能做出肥料来,这些肥料又适合哪些作物,这又跟生物相关了,将会是个巨大的工程。”
项昀把他的手握在自己手中,满脸歉意:“对不起,我太想当然了。”
商无咎不在意地摇头:“这种事光靠咱们自己来不行,但可以集思广益。我相信现在也一定会有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读书人,以后你可以在科举考试中设相关的科目,重视这方面的发展,说不定未来就有人能帮你解决育种、造化肥等问题。”
项昀笑着点头:“你说得对,我应该乐观一点,将来也许都能解决,到时候我们的自然科学会比西方发展得更好!”
进城之后,项昀带着商无咎和宇文寒渡直接进了皇宫面圣,让其余人先回王府。
项昀到了大业殿,等內侍跟皇帝通传。片刻后,便看见齐王项愉与蜀王项悦兄弟俩从内殿出来,项愉脸上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落在后面的项悦走得一瘸一拐的,看来他的腿是真好不了了,他的脸色有点难看,显然心情不太好。
这二人见到项昀,都努力显得和善些,上来行礼:“大皇兄回来了!大皇兄辛苦了!”
项昀朝他二人点点头:“父皇身体可好?”
项悦接话:“还不错,就是心情不太好。大皇兄可要格外留意一些。”
“多谢三弟提醒。”项昀看了那对兄弟一眼,心情不好跟他们兄弟有关?
这时內侍过来通传:“大殿下,陛下宣你觐见。”
项昀朝那对兄弟点点头:“那我先进去了。”
项昀以为进去后多半会面对宣明帝的一张臭脸,但很意外的是,宣明帝并没有坐在案几后,而是坐在一个火盆前,正伸着双手在烤火,侧头见到项昀,脸上的表情也有点笑意。
项昀见到他,一撩下摆,跪了下去:“儿臣参见父皇。”
宣明帝摆手:“赶紧起来吧,过来烤火。”
项昀便走过去,在他左手边坐下了:“儿臣离家数月,父皇龙体可还安康?”
宣明帝吹胡子瞪眼:“你还知道你离家数月啊?送回来的奏折除了问候朕是否安好,就是跟赈灾相关的,半个字都没提你自己。朕要不是看到孔云泽和乔挺的奏折,还不知道你在密县爆发霍乱时被困在那一个多月。”
项昀笑了一下:“儿臣没事,没有染上霍乱。”
宣明帝歪着头斜睨他:“密县县城那么多人染病,你身边带去的那些人,就没有染上的?”
“有,有半数都染上了。”
“你就不怕你也染上?”
“怕。但是也不那么怕,我年富力强,就算是染上了,也多半能扛过去。”
“你这臭小子!乔挺说防治瘟疫的办法都是你提的?药方也是你开的?你几时学会了看病?”宣明帝问道。
“儿臣被刺杀那次,身负重伤,被一位民间神医所救。我在她哪里疗伤期间,顺便拜她为师,就开始学医了。去西夏时跟礼部的孟大人学过扎针、把脉,后来又跟着西夏的军医学处理外伤,所以才会给三弟缝肚子。在密县防治霍乱,是从我师父给的医书《瘟病论》中学来的。”项昀倒是没隐瞒,全都跟皇帝交待了。
宣明帝又扭头仔细地打量他,觉得这个儿子跟从前竟大不同了,就冲着走到哪学到哪的这股子劲,的确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纨绔:“你师父不仅救了你的命,还救了青州许多百姓的命。朕应当赏赐她,有机会请她进宫来,朕要当面赏她。”
项昀脸上有些伤感:“师父她老人家去年就走了。”
宣明帝愣了片刻,轻叹一口气:“那你当好好学好医术,就是回报她老人家了。”
项昀道:“师父临终前给我留了遗言,说若是有机会,希望可以把她毕生的心血传承下去,可以造福百姓和后人。儿臣想过,是否可以让太医署开办医学堂,培养有志于学医的年轻人,这样可以培养更多的大夫,师父的医学理念也可以拿到学堂供大家研读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