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国服务经济报告 > 2009 网购狂欢中快递一路向前(第3页)

2009 网购狂欢中快递一路向前(第3页)

右手一侧

为应对再次爆仓的风险,菜鸟通过大数据提前分仓,并通过物流雷达进行实时预警和调配,保证物流的顺畅。同时,菜鸟正式上线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和仓储管理系统。很快,国内排名前15的快递公司全部实现电子面单的普及使用,这意味着国内90%以上的快递流通完成了基础业务的信息化。

客观来说,电子面单在整个行业的普及,切实帮快递公司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数据即时采集和信息前置。得益于此,转运环节的智能分单、海关通道的秒级清关、分拣中心的摄像头视觉识别、流量流向预警的物流天眼以及人机协同的机器人分拣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和黑科技应用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和信息化一起,自动化也是快递发展中的主旋律。事实上,菜鸟网络也推动着合作伙伴进入了技术改造升级的通道,仓储、分拣、运输节点、车辆、包裹等环节变得更加智能。中通、韵达和申通都在转运中心引入了“小黄人”自动化分拣设备,与以前的人工操作为主相比,该设备可以节省70%~80%的人力成本。菜鸟与圆通速递在圆通杭州运转中心联合启用了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高峰期内,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350台菜鸟“小蓝人”昼夜作业,每天可分拣超过50万包裹,机器人三天的行驶里程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

阿里“搭建物流平台”的商业逻辑,在电商、金融、技术等每一个板块中都能找到一致的遵循。阿里平台超越了“连接、沟通”的基本功能,以开放为之赋能,为各个参与主体之间构建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和操作系统。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阿里也在遵循着一流企业的成长逻辑,逐渐增强对这个行业话语权和核心价值的掌控。而对行业话语权的争夺中,一直充满着合纵和博弈。

在菜鸟联盟的旗帜之下,快递商们有被赋能的欢喜,也有深深的担忧。担心被一统快递江湖的阿里控制,也担心阿里因掌控了庞大的电商业务,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在菜鸟之外,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共同投资创建了丰巢科技,打造智能快递管理终端。又随着菜鸟电子面单的推动,整个快递业都看到了物流里大数据的价值,随后顺丰和菜鸟相互关闭数据接口,巨头决裂,引发了一场全行业站队的“丰鸟”大战。京东、美团、网易纷纷站顺丰,全面接入丰巢。阿里方面的小伙伴也毫不示弱,圆通、苏宁、EMS携手菜鸟一起为商家提供寄递服务。

记得菜鸟网络成立之初,顺丰是菜鸟1%的股东。那又如何?商战从来都是成本和利益的考量。快递业的纷争还在继续。

京东重资产布局

说阿里,不得不提到老对手京东。

阿里以资本纽带和平台优势让“菜鸟”整合了大半个快递行业,在网购浪潮中实现了腾飞。一直与阿里竞争的京东,早早布局,以一己之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高效的配送体系。京东的快速送货能力和优秀的服务品质,如强力胶般吸引着消费者。

京东物流之快的根本在于仓储配送模式。在多年执着于物流布局中,京东在每个城市都配有一个本地仓。2018年前后,京东建立了7大物流中心,拥有仓储面积900万平方米、近7000个自提点/配送站、30万个末端服务网点、25万辆物流服务车、405个大型仓库,覆盖全国2830个区/县。本地仓,让“211限时达”在逻辑和基础支撑上都实现了完美自洽。

对物流快递更具革命性意义的还是京东全力打造的“亚洲一号”,手笔之大,在业界堪称楷模。

2014年,投资建设两年的智能物流园区在上海落地应用,这就是备受关注的“亚洲一号”,代表了此时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的最高水平。大型成套的智能储存和分拣设备,智能的WMS仓库管理系统,地狼、天狼、交叉带分拣机、AGV叉车、机械臂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器人,均在其中。未来京东将在全国建立起二十几座“亚洲一号”,这些将全力支撑京东全国物流的高效运转。

如此硬核的“亚洲一号”怎么工作呢?

“亚洲一号”收到货物之后,借用ASRS系统(自动存取系统)实现高效入库,并存放到立体库区;收到订单后,由机器设备拣选出相应货物,经由传送带运送到生产作业区进行复核打包;打包区打包机器人自动打包,打包好的包裹通过自动化输送系统从出货分拣区流出,装上货车。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货物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据统计,1分钟时间内,“亚洲一号”的智能设备可为商品拍照32万次;智能大脑可为机器人计算千亿条路线;分拣机器人可奔跑19。62万米;拣选机器人可完成商品抓取近2000次;码垛机器人能为55吨5120件商品完成智能打包;交叉带分拣机能使员工减少弯腰6000次!

物流高科技和现代化的既视感扑面而来。

以一家企业之力,打造覆盖全中国的智能化物流体系,难出其右,其魄力、胆识和能力令人敬佩。另外,京东对物流的投入以及日常运转所涉及的资金难以估量,不断优化的物流体验砸下去的都是真金白银,多年持续亏损是京东难以撕去的标签。2019年,京东终究还是没有顶住亏损的压力,刘强东开始大刀阔斧地剥离京东物流,将其变成独立的单元,同时增加京东物流的业务范围,像普通的快递公司一样开展私人承揽和派送业务,这对于前期巨额资本的投入是一种“摊薄”,于快递市场格局也是一大新的变量。

至此,阿里、京东全国布局基本完成。菜鸟物流所支撑的网络快递和京东重资产布局所成就的仓储配送,共同推动了物流快递的快速发展。前者,网络快递成本低,覆盖范围广,适用于非标品、长尾商品,为平台上的卖家所青睐。后者,仓储配送模式,以配送更及时、服务体验好著称,为多数品牌卖家所选择。随着网络快递公司的发展,仓配模式的服务优势也将逐渐被追平。

京东和阿里一起,快速提高了我国的物流服务标准和行业竞争水平。2018年,在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还特别将菜鸟、京东等建成的物流枢纽考虑其中,地位可见一斑。

中国快递业持续走在进步的路上。

用“二维码”代替“大头笔”,用标准化门店代替“摆地摊”,快递业已今非昔比。曾经2200万件的快递量就导致了全网性的爆仓事故,也成为一个很久之前的黑色幽默故事,中国快递商家的峰值处理能力不断创出新高。到2019年的“双11”,世界各地有200多家跨境物流商,300多万物流人、20多万快递网点、20多万物流车辆与菜鸟紧密协同,把商品送到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颇有全球物流大协同、社会化大协作的场景即视感。

江浙沪包邮区

经常网购的人一定知道一个词——“江浙沪包邮”,这也被笑谈为“三大不平等条约”(无座火车票原价、江浙沪包邮、北方集中供暖)之一。包邮也一度成了江浙沪的代名词。包邮的背后,是电商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继而形成的特色。

电商从这片土地上起步,江浙沪地区,电商平台总部优势显著。杭州的阿里、南京的苏宁都是响当当的大鳄,后起之秀拼多多在上海起家,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怀着对家乡的惦念和回报,计划在江苏宿迁成立第二总部。

同时,这个区域聚集了全国密度最大的电商卖家。处于浙江义乌的淘宝卖家账户就达到十万个,在全国的县级区域中,销售额位居第一。这个区域每日货物进出量是其他地区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在规模效应下,分摊到每件货品上的快递价格迅速降低,许多卖家也就愿意用“包邮”来吸引消费者。

这个区域不但卖家集中,购买力更是不容小觑。在江浙沪,快递揽收量占全国13以上,快递投递量占全国14,卖家和买家相对集中,促使快递运营效率不断提高,价格持续下降。而且江浙沪区域面积小,仅有2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实在是人口稠密、购买力强的宝地,包邮的成本显得微不足道。

再看看在买和卖之间的流通商——快递。江浙沪也是中国快递最发达的地区,三通一达、百世、德邦、苏宁、天天等大批快递企业总部集聚于此。

江浙沪在全国率先实现快递网点乡镇100%覆盖,一些城市如义乌,快递服务已实现普惠,均等化程度全国遥遥领先。江浙沪快递拥有“低价、优质、便捷、高效”的美名,所依赖的正是不断地“去中心化”和高度中心化。这与企业管理中的“扁平化”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即不断压缩中间流转的层级,在全程全网的高度上,来优化一个包裹的流转效率,这就要求被保留下来的“中心”具备更强的辐射能力,能够完成从中心直接到网点的两级作业。中国邮政在南京建设的中邮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在上海率先落地的京东“亚洲一号”,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快递企业区域集散中心的建设,使得中心与城市间形成小循环,淡化了城市的行政级别,快递业在“去中心化”和高度中心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区域运行一体化。

江浙沪快递发展所带来的流通优势,吸引了大量电商企业将发货地选择在此。规模集中后,又激发了企业选择本地生产,浙江小商品生产基地的地位得以巩固,江苏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势逐步形成,货源辐射和通达能力让江浙沪的区域优势更加显著。与此同时,快递与产业之间从过去提供简单的产品寄递服务已经发展至供应链协同的层次,快递大数据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更精准的市场信息。

(1) C2M是英文anufacturer的缩写,是指由用户驱动生产的反向生产模式,强调生产制造从客户需求出发,因此客户需求数据的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2) 数据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