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到了80年代,展销会逐渐从简单的清仓活动演变成了展示高档商品的平台。
当时的人们依然遵守规矩,但一些人却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展销会赚取了不义之财。
例如,在1987年左右,四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年轻人合伙买了一个组合柜,在展销会上高价售出,并收取了许多预订单和订金。
之后,他们卷款逃跑,这种行为当然是违法的,但这显示了展销会的巨大利润空间。
人们对外面新鲜事物的渴望让市场充满了机会。
就像喇叭裤,尽管价格昂贵,但因其独特的设计而受到追捧。
喝了一口茶后,陈建国认真地看向徐国涛,提出了一个想法:
“徐哥,我想在江泉市的夜市搞一次类似展销会的活动。”
徐国涛听后皱着眉说道:“这事恐怕不容易吧?流程这些的得怎么操作你知道吗?”
“确实是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能找到合适的厂家支持合作,流程就会简单很多。”陈建国向徐国涛靠近了点,继续说道。
“商家们都想赚钱,只要我们提供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他们应该愿意参与进来。”
江泉市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城市,虽然不能与京都或魔都这样的大城市相比,但它的消费能力同样不容小觑。
陈建国曾卖过喇叭裤,对此深有体会。
“所以,只要能带来利益,即便过程繁琐一点,商家们也不会轻易拒绝。”
陈建国解释道,眼中闪烁着信心的光芒。
当有多个厂家想要在江泉市举办展销会时,他们联合起来与当地管理者协商就容易多了。
通过分摊费用,大家都能从中获利,合作也就更加顺畅。
陈建国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毕竟,经济利益是推动所有行动的核心动力。
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往往也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如果一方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关系自然会逐渐疏远。
徐国涛沉默了一会儿,思考着陈建国的观点。
似乎他只需提供厂家的联系方式,并不需要太多投入?
他抬起头,直视陈建国,追问道:“那我们俩具体怎么赚这个钱呢?”
陈建国先前用的“我们”,不知不觉中将两人绑在了一起,当然这建立在有利润可图的基础上。
徐国涛当然羡慕陈建国短时间内赚得盆满钵满,谁不想多挣点钱呢?
尤其是在广海市,连买几条喇叭裤都要精打细算的人,心中对财富的渴望可想而知。
但亲眼见证身边人轻而易举地积累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那种内心的波动更甚于见过大风大浪的人。
所以,当徐国涛觉得这个机会可行时,他最关心的是如何确保双方的利益。
陈建国解释说盈利其实很简单:从厂家那里以较低的价格进货,然后在展销会上出售。
“我们可以把商品带到江泉市夜市这样的热门地点销售,不用担心销量问题。”
“哦。”徐国涛坐直了身子,全神贯注地听着。
联系供货商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因此他认为自己可以加入进来。
“徐哥,就是这么个道理,低价进,高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