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8章
大大小小的部落和诸侯国子侄,就成了士绅集团的发蒙。
到了秦始皇建立统一大帝国,士绅集团正式形成。
最大的标志,就是“皇权不下县”。皇帝的统治,只到知县一级。知县以下,就是乡绅(即士绅或宗族)集团。他们承担基层社会管理,比如征收赋税、征伐徭役、招兵买马。。。。。。士绅集团的代表,宗族的族长,掌握着本族的生杀大权。比如,他就有权把追求爱情自由的男女“浸猪笼”!
赵德昭从云霄山区开始,就利用士绅集团(宗族)大大小小的叛乱,彻底消灭了这个集团。然后自己培养出了两万多基层官吏,把皇权(大帅权)延伸到了人!有点类似后世的“朝阳大妈”,还有“抗疫”时达到对每个人的动员管理。
这就彻底得罪了士绅集团。
大梁皇室、勋贵,在历次战争(比如对北辽、大金和流民义军)中,被消灭殆尽。但数千年形成的士绅集团,到赵德昭定鼎京师时,还保持着八成以上的完整度!
可见士绅集团的生命力有多么的顽强◎=◎
比如原来的崔、卢、邓、杨四大家族。崔家由于崔芸莹和崔宁的关系,几乎完好无损。卢家虽然出了卢贤韵和卢贤法这种败家玩意儿,但还保存着近七成的完好率,只不过退出了四大家族行业。邓家由于邓熙凤的正确决断,还比以前有所发展,超过了崔家,成为第一大家族。杨家也由于杨淑玫的因素,保持了九成以上的完好率。
何况赵德昭建立大明,新的皇族(比如赵申康家、许芸茹家,沐婉凝家,武家、张嫣家、武家。。。。。。)、勋贵集团(比如四王八公。。。。。。等)也开始形成;新的世家大族也开始形成,比如诸葛家、庞家、沈家、何家、向家、罗家。。。。。。
这些新的世家大族,立即在基因里刻上了“和国家、皇帝争权夺利”的成分,或多或少地和老世家大族合流了。
所以,赵德昭的“大明新政”和“皇权下基层”,遭到的不单是老士绅集团,还有自己内部形成的新士绅集团的对抗。
热兵器对叛乱简直是摧枯拉朽,又经历了“哭庙案”、“奏销案”等大案,士绅集团损失惨重。但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对抗方式:软对抗。
比如:上下勾结,瞒报土地数量:比如一万亩只报上去一两千亩。然后是偷税漏税,走私。。。。。。再就是用金钱、美女等收买、腐化官员,成为他们的保护伞;不被收买的官员,就打压、陷害,甚至肉体消灭。
这个斗争,实际上就是“反腐败”,是个长期的、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赵德昭对付士绅集团,出了加大反腐败力度,实行的最重要政策就是“官员任期制”和“官员异地为官制”。
异地为官,就是“易省”。比如蜀省官员不能在蜀省为官,只能去到外省,如湘省、闽越等省。
比如知县任期,一届就是四年,最多任两届。如果满届,平调和升职,都只能去另外一个省。降职倒是可以原地下调。
这样,官员和当地士绅,就很难结合成既得利益集团。
经过十五年博弈,赵德昭终于让这些士绅集团消停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