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纨绔逆袭记 > 第2336章(第1页)

第2336章(第1页)

第2336章

争生存资源,双方打得有来有往。

草原上环境比内地恶劣,越往北越差,一年只有几个月的好气候。到了冬季,生产生活物资就极其短缺,那是要命的。

因此,草原上生育率也较低,死亡率较高,人口数量远远比不上长城之内的农耕民族。

而草原上最需要的就是粮食、盐、茶叶、布匹和铁器等,过去的中原王朝就用这个来拿捏草原。即使有互市,也严格管控数量,有点类似后世老美搞的经济制裁之类。

由于农耕民族还没实现工业化,所以产品并不是特别富裕,所以要实行互市交易数量管控。但草原民族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那些物资,穷极之下就只能入关抢劫了。

就这样,草原民族人少、彪悍、缺少物资、科技水平低;农耕民族人多,相对富裕,科技水平较高,战斗力稍逊。你来我往。。。。。。形成了一种血腥的动态平衡。

来自后世的赵德昭,从网络上得到很多对策。他总结、提炼后,就形成了以下国策:

第一:采用后世清朝的盟旗政策,分块划片,化游牧为定居。

“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总共十八盟。每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由大明朝廷册封。

“旗”为大明朝廷设在草原上的行政、军事组织,是经过编制佐领,安置属民,分给牧地,划定旗界,任命旗长形成的。总共二百一十盟。旗民不能越旗游牧、耕种。任命旗长时,不但要考虑在部族内的影响及地位,而且还要考虑对大明朝廷是否忠顺、有功。

盟长、旗长,暂时实行世袭制,并有单独的爵位。比如盟长一般封一个“忠顺亲王(或郡王)”,旗主一般封“和顺国公”。

但赵德昭的改进是逐步取消其军事功能,只管行政。军事上由大明朝廷派驻,实行和内地军队轮换制。

草原部族对“盟旗制度”抵触心理较小,基本上能接受。“去军事化”和“改土归流”一样,动了原部族首领的奶酪。为此经过了十五年的叛乱、平叛。。。。。。现在才消停了。

第二:教授耕作技术,实行全面开放。

给草原民族教授新的农作物,化部分游牧民族为农耕民族。由此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形成了星星落落的城镇。

“全面开放”是把长城上的各个隘口全部打开、还挖开了很多新的通道。除了热兵器,其余全部允许交易、包括过去严控的铁器,并且没有数量限制。这极大地缓和了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也有助于盟旗去军事化。因为旗民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抢劫,只要养好马牛羊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么盟主、旗主再号召反叛,追随的旗民就越来越少;最后反叛者就成了不成气候的“马贼”,很快就被剿灭了。

然后是文化输入,儒、释、道三教全部进入草原。。。。。。推行全民教育,允许草原子弟参加科举(已经改进为考公务员)。

顺便实行民族融合,全面开放内外迁居和通婚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