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层面的竞争简直用“惨烈”来形容,根本不存在水到渠成或实力为先,因为内地有几十位常务副省长在瞄着,另外大西北、大东北以及中原省长不想换个更好的环境吗?
这样权衡下来,蓝京便诚恳地说:
“感谢季书记对我工作的认可和信任,相比较而言,就我本人来说可能更适合实践性、操作性事务……金河两桩案子结案了,青牧山工程又全面停工,正是省城调整工作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创新引领构建具有金河特色前瞻性、先导性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阶段,我将会同市委班子及时贯彻落实省委重要指示精神,找准战略定位,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聚焦重点产业,推动高新产业深度融合,努力走在朝明全省发展最前列。”
“噢——”
季龙井明白了蓝京话里的含义,淡淡道,“蓝书记基层履历齐全、经验丰富,从乡镇到省城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也干出非常出色的成绩,若说短板就是缺省直机关工作历练,越到上面,务虚与实务同样重要,我在为蓝书记长远发展考虑。”
蓝京道:“理解季书记的良苦用心和对我的关心爱护,我呢出身平民阶层,一路跌跌撞撞侥幸到现在的位子,自己都觉得很不容易,关于今后从没认真想过,也没啥人生追求,只想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金河、为老百姓多做实事。”
季龙井微微颌首,沉吟片刻道:
“蓝书记在金河的确让省委放心,也省心,说句实话放眼整个朝明,我想不出能接替蓝书记的人选……关于省正府这块,蓝书记觉得哪位比较适合上?”
两位省领导一直在讨论常务副省长人选,却偏偏半个字都没提及,这就是高层之间的谈话艺术。
季龙井谈话也很注意层次性,先征求蓝京的意见,你不愿意干,好,接下来你说说哪个能干?
面对这种送分题蓝京微微一笑,道:
“以我在围城工作经历,张桥同志应该是最佳人选,水平能力无庸置疑,资历声望也处于领先位置,相信能够成为季书记强有力的助手,真正把省正府各项工作抓起来、顶上去、冲向前。”
季龙井一直紧皱着的眉头略松,道:
“省委内部关于人选提名分歧较大,短期内难以达成一致……这方面还请蓝书记多做做工作,我们总是拖拉、总是争论,时间久了就会失去主动权。”
“明白,明白,”蓝京道,“我尽力而为。”
围城市委书记是冲刺省委常委的桥头堡,从唐武功即如此,只不过此君官运实在太背,身后有何朝迅那样等级的大佬加持都功亏一篑;蓝京看似轻松实质也靠了运气,正好到河堤视察又正好碰上三号陈首长,否则单凭半心半意的燕家大院很难说。
此次张桥冲刺常务副省长也障碍重重,最大的障碍就是季龙井,因为沿海系内部觉得伍潭系破天荒地成为省委书记了也应该知足,如果再搞一位入常,金河系、泸叶系都别混了?
任老也不答应,他最反感系中有系,各阵营为了名额大打出手、内耗严重,久而久之弱化沿海系核心竞争力、动摇其坚实的基石。
季龙井却站在全局高度进行考量省委常委会构成:
目前省长、常务副省长两个位置空缺,只剩九位常委,其中外省交流干部占了六席(王要武、代金林、方复之、铁昭、蓝京、高礬,甭管高礬能否呆得下去起码近期不可能调整),本土干部为三席即季龙井、陈宇、耿恩同,三大阵营各占一席,很公平吧?
却是朝明沿海系有史以来最弱势的低谷期!
如果沿海系内部不能打破相互掣肘、牵制的内耗局面,意味着省委常委班子不可能有第四位本土干部加入,那样季龙井的话语权能比石应铨高多少?
石应铨至少想方设法调来高礬当省委秘书长,眼下一年时间都不到,季龙井不便将人家换掉。
正是出于增加本土系在省常委会名额的考虑,季龙井才想出两套方案,要么蓝京答应出任常务副省长,张桥循例转任省城市委书记入常;蓝京不肯则让张桥直接提拔常务副省长。
为什么必须是张桥?
季龙井倒想反问一句,张桥凭什么不能?我是省委书记,理所当然倾向自己信任的干部,难道为了表明大度特意提拔金河系或泸叶系干部?
只要把省委常委的名额固定下来,以后不妨轮流坐庄,但第一任必须是张桥!
季龙井就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