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随着江寒对北地的记录越来越多,他逐渐意识到这片土地上汉人的苦难与辛酸。
破家之痛、被奴役的屈辱,似乎已经成了这里的常态。
每当他翻开那些沉甸甸的记录,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压抑。
江寒深深地感受到,想要让这片土地真正恢复生机与活力,绝非易事。
那些被奴役久了的汉人,在与他交谈时,总是不自觉地弯着腰、弓着背,仿佛已经习惯了卑躬屈膝。
“我又不是大官,你们不需要这样的。”
江寒时常这样劝慰他们,但那些汉人总是怯生生地低着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江寒明白,在这个时代,要求人人平等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并不是圣母,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
但每当他看到那些因为自己身上穿着稍微整齐一点就对自己毕恭毕敬的汉人,他的心里就更加难受了。
这种难受并非源于他们的恭敬,而是源于这种恭敬背后所透露出的深深的自卑与屈辱。
江寒知道,想要真正改变这片土地上的状况,需要从根本上唤起这些汉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于是,他开始尝试用更加亲和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尊重与理解。
他鼓励他们挺起胸膛做人,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渐渐地,那些汉人开始敢于直视江寒的眼睛了,他们的脊梁也慢慢挺直了起来。
虽然这个过程很缓慢,但江寒相信,只要持续努力下去,总有一天这片土地上的汉人能够找回他们失去的尊严和自信。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记录和传播这些故事的重要性。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情况,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
同时,他也坚信这些故事能够激励那些正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不放弃希望、勇往直前。
曹钦在军医队伍中得知了江寒所写的北地汉人的苦难故事,深受触动。
她认真阅读了几篇江寒寄来的手稿后,提出了一个让江寒眼前一亮的建议:
让那些受压迫的汉人亲自上台讲述他们的经历,这样不仅能更真实地展现他们的苦难,还能更深刻地打动听众的心。
这个提议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点亮了江寒的思路。
他回想起了后世那些热血沸腾的年代里,人们常常通过“思甜忆苦大会”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
在这样的活动中,亲身经历过苦难的人们会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深切感受往往能深深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唤醒大家心底里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江寒越想越觉得这个提议可行。
他决定尝试组织一次类似的“忆苦思甜大会”,让那些北地的汉人亲自上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相信,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更深入地揭露北地汉人的苦难,还能更有效地唤起大家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为北伐事业凝聚更强大的力量。
于是,江寒开始着手筹备这场特殊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