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明:我只不过想躺平,你却让我称帝? > 第493章(第1页)

第493章(第1页)

第493章

结束了愉快的打猎活动,朱元璋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江寒那令人深思的建议回到了宫中。

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反复琢磨着江寒提出的设立内阁的意见。

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发酵,渐渐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江寒的建议妙不可言。

内阁的设立不仅能极大地减轻他的工作量,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加重要的事务,而且还能通过内阁来更好地应对朝堂上的各种声音。

他想象着自己稳坐钓鱼台,听取内阁的意见,轻松驾驭朝政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快意。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从江寒的建议中看到了皇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捞钱,用钱去影响整个大明的各种利益团体。

这让他意识到,内阁制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的改革,更是一次经济上的巨大机遇。

通过内阁来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加强皇室的财力,这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想法!

朱元璋越想越激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伟大的计划付诸实施。

于是,他立刻召来了自己的几位重臣,向他们阐述了内阁制的构想。

几位朝廷重臣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面面相觑,一时间议论纷纷。

然而,在朱元璋详细的解释和阐述下,他们逐渐明白了内阁制的优势和重要性。

这个制度不仅能够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地分散皇权,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在明朝历史上,内阁制度的演变对政权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成祖朱棣在即位后,为了更有效地掌控朝政,对原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

他借鉴了前朝的制度,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

明成祖将原本宰相拥有的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

决策权由他本人牢牢掌握,议政权赋予了新成立的内阁,而行政权则分给了六部。

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皇帝对朝政的绝对控制,又通过内阁和六部实现了政务的高效处理。

在地方层面,他设立了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的三司,这些机构直接对六部负责,从而形成了中央到地方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遍布全国的驿站和驿道,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为明朝的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内阁在这一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成立初期,内阁成员主要是由编修、检讨、讲读等官员组成,他们并没有专门的官属,也不能直接管理各部门。

各部门奏事时,也无需与内阁协商。

这说明在明朝初期,内阁主要是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存在,负责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而并非一个独立的权力机构。

而这时候江寒所提出的,就是要把内阁成为一个权力机构,并不止是一个皇帝秘书的作用。

可以说,他既参考了朱棣设立的内阁制与朱元璋初期的想法相结合,更是把后世里面的议会制也拉进来了。

虽然在他看来,这些都像是缝合怪一样的政治机构合成物,多少有些不论不类。

但是在朱元璋看来,这种想法却是极为先进的。

于是他当天就把这种想法告知了下面的几位重臣,让他们产生了无限的联想。

几位朝廷重臣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面面相觑,一时间议论纷纷。

“陛下,此议事关重大,不可轻率决定。”

一位老臣沉声说道,表面上显得深思熟虑。

“李大人所言极是,内阁之制,影响深远,需从详计议。”

另一位大臣接口道,语气中透露出对此事的重视。

朱元璋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些重臣们心中的小九九。

“诸位爱卿,朕自然明白此事的重大。但朕已深思熟虑,内阁制将为我大明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集思广益,提高决策效率,分散皇权,这些都是内阁制的优势。”

“陛下圣明。”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