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朱元璋给马三做了一个割喉的动作,眼神里也流露出一股浓烈的杀气来。
马三听到朱元璋的话,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激地说道:
“多谢皇上的支持和理解。我一定让那帮老兵们仔细看好了村子里的情况,不会让任何人累及这一次的计划的。”
对于这一次在马家村的养猪计划,朱元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关心。
他深知农业是国家之根本,而江寒提出的这个创新计划,很有可能为大明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然而,他也明白,既然江寒已经有了周全的策划,他作为皇帝就不便过多插手,以免打乱原有的步调。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注意力也被另一件事情所吸引——那就是沐英负责的玻璃厂。
这个新兴的工业项目不仅在大明国内引起了轰动,甚至还开始吸引朝廷官员们的目光。
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可能牵扯到权力的分配和朝廷内部的稳定。
因此,朱元璋决定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监督和管理这件事情上。
他必须确保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不被权力和金钱所迷惑。
于是,在一次宫廷会议上,朱元璋明确表示了对玻璃厂的关注,并对自己的儿子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他强调,虽然玻璃厂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
秦王朱樉如今仿佛变了个人,他将日常的琐事一概抛诸脑后,成了个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
每天,他都紧随沐英身后,如饥似渴地学习兵法和治军之道。
在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身边,朱樉找到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他决心要将自己的军事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吴王朱橚在沐英的提醒下,也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玻璃厂的建设中。
然而,这群对工业一窍不通的官员们纷纷涌入玻璃厂,给原本有序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朱橚看着这些只知争权夺利、对实际工作一无所知的官员们,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
终于,在一天的工作会议上,朱橚忍无可忍。
他撕掉了平日里温和谦逊的伪装,直接点名批评了几位不作为的官员。
他的言辞犀利,直指问题核心,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将几名严重失职的官员踢出了玻璃厂,表明了自己整顿玻璃厂工作纪律的决心。
这一举动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被赶出的官员们纷纷向皇帝告状,控诉朱橚的霸道行为。
然而,朱元璋却对朱橚的举动表示了支持。
他认为,只有这样雷厉风行的手段,才能推动玻璃厂的发展,才能让那些只知争名夺利的官员们警醒。
在这场风波中,朱橚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和能力,也为玻璃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而朝堂上的官员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期待着能够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而朱元璋也达到了他用玻璃厂牵制官员们的目的,可以说一举几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