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朱棣坐在宽敞而肃静的书房中,那古老的梨木书桌上堆满了各式文书和密报。
他手中握着一份刚从应天府传回的密报,每翻一页,他的眉头就紧锁一分。
书房内的烛火摇曳,为他的脸庞投下深深的阴影,使得他此刻的表情显得格外严峻。
他身旁,世子们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信件散乱地放着,尽管信件上的字迹因为急速书写而有些模糊,但朱棣仍旧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信中描述的拍卖场面的狂热。
那不仅是一种商业的繁荣,更像是一场失控的狂热。
他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仿佛想要将这些纷乱的信息全部吸入肺腑,再通过思考,将其有序地排列在心头。
在这个过程中,“江寒”这个名字,如同一个独特的音符,不断地在他心中回响。
这个名叫江寒的年轻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在应天府的商业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他所带来的新奇商品、独特的拍卖方式,都让那些平日里沉稳的商人们为之疯狂。
这种情况,即使是在远离应天府的北平,朱棣也能深切地感受到那股震撼。
朱棣缓缓地睁开眼睛,他的目光中闪烁着锐利与深沉。
他必须承认,这个江寒,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
据密报所述,仅是那些被拍卖出去的商品,其成交金额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而他所在的北平,一整年的税收也不过百万两,江寒却能在短短一天之内,创造出三万两的生意。
更不用提那些被人们争抢的“仙酒”,其火爆程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样的商业头脑,这样的经营手腕,即使是朱棣,也不得不为之赞叹。
但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江寒,可能会成为他未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变数。
因此,他必须密切关注这个年轻人的动态,以便及时作出应对。
然而,真正让朱棣心头一震的,并非仅仅是江寒所展现出的商业才华,而是拍卖场风波之后官兵的介入。
这一不寻常的举措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涟漪。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或许牵扯到更为复杂的权力网络。
官兵的出面,是否意味着江寒与应天府的高官显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或者,这个年轻人竟能直接影响到皇帝的决策?
若是后者,那朱棣觊觎已久的大位,岂不是更加遥不可及?
朱棣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书桌上轻轻敲击,发出沉稳而有节奏的“嗒嗒”声。
这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焦躁与不安。
多年来,每当遇到难以决断之事,他总会寻求姚广孝的意见。
那位深谙世事的和尚,总能为他指点迷津。
然而现在姚广孝已经被朱元璋驱离了他的身边,他一时间还拿不定主意。
这让朱棣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步踏错,就可能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