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江寒对大明的财政知之甚少,并不算太了解。
没有立即回答,先翻阅了一下手中的书,对大明的财政框架才有了一个基础概念。
“更深的我可能得再多看看这本书之后才能想到,不过眼下我倒是有两个好建议。一个是在我今日买信鸽时想到的。”他笑着指了指不远处放在院子里的鸽子。
“这年头的百姓想要传递消息,也就只有那么几种,飞鸽传书乃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可就算是这样的法子速度都很慢,像曹大夫要给我送信,鸽子单边就得飞至少一个星期。”
“还不算途中这鸽子会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耽搁或是直接迷路,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周期还长,咱们本来是有驿站的,但那驿站却只用来给官差用,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若是可以把驿站改成邮政,让商户和百姓们都用起来,不仅能让百姓们的生活快捷许多,还能让朝廷增加一笔不菲的收入,岂不就是一件开源节流的好事?”
“如此一来,像老师所说的大明军队方面的补给损耗问题也能缓解不少。”
几人下意识的和老黄对视了一眼,江寒所说的邮政又是他们未曾听过的新名词。
老黄好奇地问道:“你小子说的邮政是什么东西?具体要怎么实施?”
江寒沉吟片刻的,回答:“这里面涉及的弯弯绕绕可就多了去了,想要实施的法子也有很多种,比如说,可以专程雇几匹快马马车,从一个驿站送到另一个驿站,再由下一辆马车接力,一个一个的传递。”
“这样马能保持体力不会累,速度快,并且还能有送货上门的服务。一封信也就收一文钱,还可以快递别的包裹,按重量来计算费用,轻一点的就收五文钱以内,重一点的就收五文钱到十文钱,再重的更可以加收。”
“包裹费用积少成多,自然就能赚到钱了。”
也就只有一个缺点,这个年代没有电力和网络,若是有网络就可以开发网购业务,赚得还要更多一点。
不过这种东西被国家垄断了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总得有大头有小头,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这些话江寒就没说了,反正说了也没啥用,这年头是实现不了的。
几人听了这番话后,面面相觑,心头巨震。
尽管江寒之前已经给了他们太多的惊喜,可每次他给出新东西时也总能让大家一次又一次的震惊。
像他所说的邮政这样的东西其实实施起来也并非是什么难事,奈何以前他们怎么就没能想到呢?
偏偏就是让江寒这么一个小娃娃给想出来了,你说怎么办吧,实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智商啊!
老黄突然拍桌大笑起来,“好你个二狗!果然聪明啊!”
不愧是他的种,就是跟普通人不一样。
一夜之间从痴儿变得这么聪明,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吗!
老黄又继续追问:“你说有两个好的建议,那另一个建议是什么?”
江寒说:“方才老师说大明因为财政问题,各地的藩王都不能进应天府为圣上贺寿嘛,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有法子解决的,比如说明确限制藩王进京携带的人数,物品等,如此以来,进京的人也就能控制在一定数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