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执戟战红楼 > 第381章 会试高中 备战殿试(第1页)

第381章 会试高中 备战殿试(第1页)

贾芸看着题目,心中有些忐忑,但还是硬着头皮写道:“《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与邻邦相处,应以礼相待,友好往来。

若有矛盾,先以和平方式解决,如派遣使者沟通。若对方执意要战,我国也不可畏惧。

昔年秦与六国争雄,虽历经艰难,但凭借强大的国力与坚定的信念,终成霸业。故战与和,皆要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

贾兰虽然年纪小,但思路清晰。他写道:“《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处理邻邦关系,应追求天下大同。

若发生矛盾,应先寻求和平解决之道,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化解分歧。若实在无法调和,战也要尽量减少伤亡,以恢复和平为目的。如唐时与周边诸国交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实现了文化交流与和平共处……”

考场内,考生们都在专心答题,只听见笔尖在试卷上摩挲的沙沙声。有的考生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有的考生则神态从容,胸有成竹。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差役们开始催促考生交卷。考生们陆续走出号舍,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有的考生一脸轻松,似乎对自己的答卷很有信心;有的考生则神色凝重,担心自己发挥不佳。

秦钟走出考场后,与康近贤等人会合。万子墨笑着说:“今日这题目,可真是考验人啊,大家都答得如何?”

林羽轩摇摇头,“我也就尽力而为,这战与和的问题,实在是复杂。”

周逸飞接口道:“是啊,引经据典容易,可真正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太难了。”

苏沐阳则自信满满,“我觉得只要思路清晰,观点合理,应该没问题。”

车玉堂、练九安、赵听涛、贾芸和贾兰也围了过来。赵听涛大声说道:“我觉得这题目不难,我写得可顺畅了,定能高中。”

贾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写得一般,希望能有个好结果吧。”

贾兰虽然年纪小,但语气坚定:“我也尽力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学到了很多。”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往贡院外走去。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京城的街道上灯火辉煌。

考生们的身影融入这繁华的夜色中,他们的命运,也将随着这次会试的结果而发生改变。

………

在会试结束后的几天里,礼部的官员们齐聚一堂,开始了紧张而又严肃的阅卷讨论。

宽敞的房间里,摆放着数张长桌,上面堆满了考生们的答卷。官员们围坐在四周,每个人手中都拿着几份卷子,表情凝重。

副主考官礼部侍郎李铭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此次会试,考生们的答卷质量颇高,着实让我们难以抉择。大家各抒己见吧,先说说你们觉得哪些答卷比较出彩。”

员外郎王强推了推眼镜,拿起一份卷子,说道:“我认为赵听涛这份卷子写得极为出色。

他对于战与和的问题分析得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恰到好处,而且提出的策略切实可行。就拿其中一段来说,他提到‘若战,则需先固边防,整军备,聚粮草,以雷霆之势击之;

若和,则当以礼相待,互通贸易,结邦交之好,谋长久之安’,这观点可谓是切中要害啊。”

一旁的主事陈林却摇了摇头,反驳道:“王大人,赵听涛的卷子确实不错,但比起苏沐阳的,还是略逊一筹。

苏沐阳的思路更为开阔,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战和观点,还提出了‘以战促和,以和养战’的新颖理念。

在阐述具体策略时,更是结合了大秦当下的国情和周边局势,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举措,令人眼前一亮。”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这时,另一位官员张峰站了起来,说道:“陈主事所言极是,苏沐阳这份卷子确实堪称佳作。

不过,康近贤的答卷也不容小觑。他的文笔优美,论述严谨,对战与和的利弊分析得入木三分,展现出了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愈发激烈。有人支持赵听涛,认为他的答卷稳扎稳打,符合传统的治国理念;

有人力挺苏沐阳,赞赏他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还有人觉得康近贤的卷子才是最优秀的,体现了考生扎实的功底和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礼部尚书刘晨走进了房间。他微笑着看着大家,说道:“都别争了,我来听听你们的看法。”

李铭将众人的观点详细地向刘晨汇报了一遍。刘晨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听完后,他拿起苏沐阳和赵听涛的卷子,仔细地翻阅起来。

过了一会儿,刘晨放下卷子,缓缓说道:“此次会试,考生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经过我的仔细考量,我认为苏沐阳的答卷最为出众。他的观点新颖,策略可行,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眼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