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月娥忙问:“这样真能行?”
“嗯,他们不在城里抢占国营工厂的资源,不扰乱市场秩序,去农村为农民服务,城市工商管不到农村去。”
五哥仔细考虑着妹妹的提议。
去农村虽然不方便,但是能节约办厂成本。
在乡镇租用厂房的租金便宜,从农民手里收购生猪的价格也能更低一些。
就是交通真的不便捷。
不过,如果只做农村的生意,倒也无所谓交通便不便捷了。
常月娥帮着出谋划策,“要是真想在农村办厂,你就去通兰县老家,找你叶三叔帮忙。”
老五虽不是叶家亲生的,可是这几十年来是当亲生的养的,每次去农村还给老太太塞零花钱。
再说,常月娥自己也与婆家人相处得不错。
老五要办厂,回通兰县是最稳妥的。
叶满林也有这个打算,他心里骤然放松下来,笑着对妹妹说:“我先跟你嫂子,还有咱大舅那边商量商量,看看大家是啥意思。”
*
五哥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叶满枝这边刚给英国和日本投资商发出考察邀请,他那边已经办了停薪留职、完成工商注册,准备带着三个表哥一起开厂了。
叶满枝还忙着自己的工作,暂时没空管五哥的办厂进展。
办厂的后续情况,还是听自家闺女说的。
有言经常与五舅家的小妹妹联系,从小到大,大部分的衣服都给了珍珍,所以也就有了一个小耳报神。
“珍珍说,我五舅那厂子第一个月就赚了400多块钱!”
“这么多?”
叶满枝和吴峥嵘同时惊讶了。
要知道,那个小作坊里总共只有四个人。
五哥是负责跑业务的,另三个表哥是负责生产的。
“嗯,她说五舅和舅妈也挺震惊的,没想到办厂能赚这么多。”吴玉琢啃着苹果说,“农村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口袋里有了结余,而且通兰县又是农业大县,不少农民都有钱了。”
“我五舅那个作坊,可以帮人代加工,也可以买现成的香肠,口味跟肉联厂的一样,老乡们还挺买账的,我五舅还给附近两家供销社供货。”
叶满枝笑道:“能赚钱就好,你姥姥总算能放心了,她就怕赔了本儿,不好跟娘家交代。”
事实上,那个小作坊,不但没赔本,还越赚越多。
作坊里没有冷藏设备,五哥担心猪肉变质,所以选择在上秋以后开业的。
年底各家各户都愿意吃点好的,尤其是农村,一年忙到头,总得犒劳自己一下吧?
五哥的香肠卖得便宜,主打薄利多销。
所以,随后的两个月,每月都能盈利700元以上。
四兄弟第一次分红的时候,每人分了400块,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三个表哥拿到钱的当天,就给家里买了一台彩电。
于是,他们在农村办厂赚钱的消息,也就这样被熟人邻居得知了。
这年头,大家一边瞧不起个体户,一边又眼热个体户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