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六点来钟,天微微亮,江家四口就陆陆续续起来洗漱,不早点儿不行啊,要倒两次车,坐车到镇上还要再走一段路才能到他们姥所在宋庄公社。
锁好门窗拎着事先准备好的东西,一家四口赶去公交车站坐上第一班车,幸好出门够早还有座儿,后头几个站陆陆续续上人,挤得都没地儿下脚了还有人想上车。
人一多这车里的气味就让人难受,江禾忍到广渠门坐上342路还不如上一程,这回只能站着,一路摇摇晃晃人都要颠散了,下车时脑袋晕乎乎的双脚直发软。
还得走上好一段呢,他们姥姥跟着大舅住,大舅张群英接了姥爷的班儿在宋庄公社小学教书。
出门早到的就早刚过十点,一家四口就走到了公社上,叮铃铃一阵自行车铃声在身后响起,一辆自行车库吃一下子停在张月英跟前儿,车上人一甩额前的刘海儿笑嘻嘻的,“三姐!”
来人是张月英的四弟张杰英,如今他是潇洒得很一人儿吃饱全家不饿。
张杰英笑着对姐弟三人拍拍他自行车后座:“都上来,小舅带你们过去!”
“去去去,”张月英就看不惯他这副画吊儿郎当的样子,瞪他:“他们仨多大了,你还瞎胡闹。”
张杰英打小儿天不怕地不怕不知道为啥这几年是越来越怕他三姐了,他挠挠头声音低了些:“我这不是没见我外甥们,想稀罕稀罕。”
张月英:“可得了吧,我还不了解你。”
张杰英缓缓蹬着车子走在张月英身边问:“不过姐你咋还是舍不得买自行车?小禾也在挣钱,有车走哪儿多方便!”
张月英白他一眼:“你当我不想买,哪儿弄票去啊!”
“想买车早说啊!”张杰英拍胸脯,“包你兄弟身上。”
张月英表示怀疑:“你?别是想坑我钱!”
“嘿!”
姐弟俩一路拌嘴拌到家,他们姐一家人先到正陪着他们妈在院子里说话,一听见外头的动静都迎出来,老太太问:“来啦,小禾呢?”
得!张月英也明白江禾为啥要给她姥再买两包糕点了,这么大照样惦记,她还能把她丢了不成。
“后头呢,”张月英把奶粉递过去特意说:“你外孙女儿说你冬天怕冷不敢出门,喝点儿奶粉补补要好些,这是她出差时特意托人买的,别看包装不好,一般人儿可买不到。”
“哎哟,乱花钱买这些干啥,我都一把老骨头了,年纪上来哪有不怕冷的,”老太太嘴里埋怨,脸上的高兴是一点儿藏不住,干枯苍老的手不停摩挲着简陋的奶粉袋子。
“这是妈你的福气,外孙女儿这么有孝心,”张月英大姐张桂英在一边儿笑眯眯地说。
老太太乐呵呵地拉过江禾的手进院子笑道:“都是好孩子,都是好孩子。”
说归说转头就牵着江禾进屋了,老大媳妇代香菊从厨房里出来正好瞅见满嘴酸言酸语:“妈可真疼外孙女儿,有啥好东西都留着等小禾,平常连我们家小军都见不着!”
张月英拍拍身上不存在的灰,没回嘴,这几年算是摸清了这个大嫂的德行,翻来倒去的吐酸话,你但凡多说一句,她能吐出一串儿,没意思得很。
“后头枣儿该熟了,要不一起瞧瞧去?”张桂英转移话题,虽然她也看不惯这个大嫂,但是一年就回来这么几趟没必要吵嘴,闹起来老人也不高兴。
张月英笑:“行啊,老四小时候力气小拿不动长杆子打枣儿就想爬上去摘结果被刺儿扎得哇哇叫,你还记得不?”
“哪能忘,给他枣儿也哄不住,咱爸一说晚上给他蒸枣儿馒头就不哭了。”
“二姐!三姐!”
“哈哈哈哈哈哈!”
几个小辈听大人说起儿时糗事也跟着笑,没人理代香菊更不高兴,凑到门关得严严实实的正屋前想听听祖孙俩背着人在说些啥。
“吱呀”门开了,老太太皱眉看着门前慌里慌张的大儿媳问:“你跑这儿来干啥,饭做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