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絮一边穿衣一边应李挽朝的话,“在,等会儿,小姨马上来。”
杨絮上铜镜前拾掇拾掇了自己,又气得把方濯往盥洗室推,“瞧瞧,被人撞着了吧。”
方濯有苦也说不出,一边进了里头躲着,一边苦兮兮地对杨絮道:“絮娘,我只怕被吓出了病来,你一会可得给我找个医师来看看。”
杨絮瞥了他下面,方才还昂扬之物,一下被如此疲软,怕真叫吓出了毛病。她摸了摸他的脸,宽慰他道:“莫怕,一次吓不坏,真坏了,我给你守活寡。”
说着就不再管他,给他推了进去。
杨絮见房中没了什么异样,便去门口给李挽朝开了门,她笑着问,“朝姐儿,你怎么来啦?”
李挽朝道:“小姨,没打搅到你吧。”
杨絮尴尬笑了两声,忙道:“嗐,大白天的,我能忙些什么呢,自是没事,来,进来坐。”
她又问她怎么突然来了这,是有什么事情想说的。
进了屋,两人面对面而坐,李挽朝想了想后,开口说明了来意,她道:“是这样的,姨父从外头回来了,我想向他请教一些东西。”
方濯是个很厉害的商人,李挽朝光从杨家光景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生意做得很厉害,至少,杨家这么多人,从来不会为钱财发愁。
虽然她身上现下还有不少钱,但她在杨家这样继续下去,怕会闲出霉斑,倒不如给自己寻些事情去做,用钱去生钱。
现下有这样厉害的前辈在眼前,李挽朝自是想来学习一下,总比自己蒙头去做来得好。
自己一头猛扎进去,别说钱生钱,光是本钱说不准都能亏得血本无归。
杨絮听了李挽朝的话后,却皱眉,“小姨给你的钱不够用吗?”
李挽朝知她是想到别处去了,她忙摇头道:“不是的,够的,只是在家里头没事做,刚好手上又有些余钱,就想着盘间铺子来。就是怕我脑子笨,弄不明白,就想着来问问姨父,若是小姨觉着不行,便算了。”
方濯也时常不在家,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她拿这事来问他,怕也是给他添了麻烦。
李挽朝如今虽没有寄人篱下的局促感,但一旦让他们帮忙,面上也有些许的赧然之色。
杨絮看出她的不好意思,也知她还是没能彻底地把心放在杨家。
“这简单得很,刚好你姨父近些时日在家没事,既你想做,便让他带带你,若是钱什么不够了,你千万要问我要,你姨父的钱全在我这管着呢,姨有钱。”杨絮笑眯眯说完这话后,就往盥洗室喊了一声,“濯郎,在里头净完手了吗?朝姐儿有事想寻你。”
杨絮话音落地没多久,方濯就从里头出来了。
李挽朝愣了一瞬,方才进来的时候没见到人,她还以为他不在里面的,她打了声招呼后,就说明了来意。
方濯听后,眼睛亮了亮,似乎对李挽朝的想法觉得新奇,“朝姐儿还对生意经感兴趣呢,刚好我这段时日空得很,在家里头也没事。我到时候带你去我们家的铺子上转转,你看看先,若是后面想要打理,倒不如从家里头拿出一间给你练练手,待你上手了,再去自己包一间回来也不急。”
方濯这举,就差直接把饭喂到李挽朝的嘴巴里了。
事到如今,话都说出口了,李挽朝听了,也不再扭捏,忙对两人道了谢,她和方濯约了个时间去看铺子后,便回了房,没再打搅两人。
方濯看着李挽朝离开的背影道:“这孩子,瞧着还是有些生疏。”
“日子长了就好了。”
*
后面的几日,杨絮叮嘱他多上心一些李挽朝的事情,方濯也没忘记这事,带着李挽朝在自家的铺子里头多转了转。
方濯在京城有不少的铺子田庄,铺子多布在城西那块。这些天,李挽朝一直和他在那处转悠,方濯也没对自己这个外甥女吝啬,毫不隐藏地将自己这十几年做生意的经验传授给了求知若渴的李挽朝。
只是她还年轻,又还是第一回接触这些东西,方濯口中的东西,对她来说难免是有些晦涩难懂,说得多了,听得多了,才终于慢慢上了道。
就这样过去了几日,方濯一直和李挽朝在铺子里转,十一月底的天,已经渐渐能感受到冬日的寒气,冷意逼人,街上的行人都开始裹紧自己的衣裳走路。
方濯和李挽朝进了一家成衣铺,他一边搓着手掌哈气取暖,一边对李挽朝道:“我不常在京城,你往后若有不懂的东西,你就来问这家店的掌柜,你到时候唤他黄叔即可,我们俩都认识好些年了,他人好,也能信得过。”
方濯说着就引着李挽朝和这家店的掌柜见了面,两人打了个照面,便算见过认识。
而后三人就在这家成衣铺转了转,听说李挽朝是方濯的外甥女之后,黄掌柜对她也颇为客气照顾。
大约在里面待了有半个时辰,却有个杨家的奴仆匆匆跑来,他神色颇为难看,找到了方濯后道:“不好了,大爷,二公子出事了!”
杨期朗出事了?
方濯听后,脸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出了什么事,你可说清楚了!这日子他不是在国子监里头读书吗,能出什么事?!”
奴仆道:“大爷,你糊涂了,今个儿是三十,是旬休日,二公子不在国子监。”
方濯这些天都在外面跑,也没去注意日子,李挽朝听杨期朗出了事,也有些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