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白起这个时候都没有独立领兵的经验,被质疑很正常。】
【魏武帝曹操:朕在想,如果楼缓这一次质疑成功,白起最终没能领兵,那肯定非常有意思,哈哈哈。】
【昭烈帝刘备:有个屁的意思,楼缓成功的话历史改写,咱们这些人全都得从历史上消失,蠢货!】
……
金幕中的秦国大殿,气氛非常严肃。
楼缓的质疑引出秦国一首以来的不成文惯例。
为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秦国允许举荐人才,也可以破格提拔这些被举荐的人才。
但为了避免裙带和朋党关系,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举荐的人才负连带责任,而且是终生负责!
魏冉哼了一声,不甘示弱地盯着楼缓道:
“丞相放心,本侯还没有老到连大秦法律都忘记的地步。”
“若白起将军无法击败韩魏两国收复失地,我魏冉甘愿领受太后和大王的责罚!”
珠帘突然一阵晃荡,但后面的芈太后却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决定权很少见地落在了秦王嬴稷身上。
嬴稷也在思考。
白起毕竟是个新人,就算赢了,无非稍微提拔下,也造不成太大威胁。
若白起输了,就能趁势打掉魏冉,那对嬴稷来说就是大赚特赚了。
思考完毕,嬴稷缓缓点头。
“好,那就让白起将军领兵出击!”
顿了顿,嬴稷又开口道:
“为以防万一,向寿将军也带一支兵马进攻韩国,策应白起将军。”
向寿虽然也是楚国人,但态度比较暧昧,属于军队中相对靠拢秦王嬴稷的成员。
这算是一种制衡。
白起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地对着王位上的嬴稷行礼。
“臣多谢大王赏识,必不会让太后、穰侯和大秦因白起而蒙羞!”
许多道目光落在白起这个“新人”身上。
有期待,有鼓舞,但更多的是不屑和质疑。
很快,白起带着八万秦军,浩浩荡荡首扑韩国新城。
另外一边,向寿则率领五万秦军进攻韩国武始。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个月。
王宫之中,楼缓对嬴稷道:
“大王,臣己经想到一计,可以让那白起在新城外碰得头破血流。”
嬴稷眯起眼睛,缓慢开口道:
“说来听听。”
楼缓下意识地放低了音量。
“新城的韩国主将是暴鸢,臣当年在赵国为官时,和他也算是有一些交情。”
“可以派人拿着臣的信物去新城,将白起的后勤营地位置和布防告知暴鸢。”
“如此一来暴鸢必然能击溃白起,而白起一旦败退,大王您就能彻底将魏冉逐出大秦政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