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以后,沈宣就开始着手租铺子和买人了。
铺子都是之前已经看好了,只需要挑选好地方签订合约。
沈宣挑了一处十分热闹的铺子,就在戏院的对面。门脸虽然只有三尺见方,一年却要一千二百两银子的租金。
不过这铺子门脸虽小,却也有整整三进。后面不但有个有井的院子,还有几间屋子可以住人,对于生意人来说可以住在里面,也算是十分的方便。
沈宣谈下这间铺子以后,与牙人签订了合约,手上的就只剩下二千两银子的家底。
铺子已经找好了,就需要重新修整一下,再买上几个人。
这整修铺子的事情他也直接找了牙人帮忙牵线。这些牙人长期租赁买卖商铺,经手的生意多了,认识的相关行业的人也多。
果然沈宣刚刚一提,牙人就立刻给沈宣介绍了一个姓王的师傅。只说是附近不少铺子都是找他翻新的,手艺好价格也实在。
沈宣让他寻来那王师傅一问,才知他果然是做这行的老手,木工泥瓦工什么都会一些。
于是便与他约定了翻新店铺门脸,商议之后,给出了一百两的价格,让他按照自己要求把整个铺子的格局改一遍。
签订合约之后,沈宣就拿了五十两银子作为押金放在牙人手上,用的时候再由牙人付给王师傅作为材料费。
刨去材料费用,王师傅还有五十两银子的手工费。这些钱就等着沈宣验收了店铺以后,再当面付给王师傅。手续也是由这牙人来办,十分的安全方便。
沈宣租好铺面加上谈好翻新的事宜只用了一天,且他当场就在牙人那里画了个草图给那王师傅,清清楚楚的交代了铺子需要翻新的地方。
做完这一切,沈宣才回了家,等着牙人帮他去官府里弄好租房合约,准备了第二天再去人市买人。
金枝和金桂跟在沈宣身后,看着他这般麻利的作风心中也是惊了又惊。
京中大户人家的内眷中不乏做生意赚外快的,但大多数都是自己不管,只把陪嫁的铺子交给家族一起打理,到了年底再清算分红。
就算有自己亲自管理铺子的,也是让家中的管家雇了有经验的大掌柜帮着操持,对这些繁杂的事宜是一窍不通的。
而且这铺子要开办起来,哪里是一日两日的事情。就是管家操办起来也要大半个月,
金枝和金桂也不知道沈宣是怎么对这些复杂的流程这么清楚的,办起来中间没有一点费事儿,
仿佛很简单似的。再看他三两下就画出一副草图,交代那王师傅如何整修铺子,就更是让人叹服。
经过了今日,他们更是对沈宣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等能干的哥儿,何愁赚不到钱?也难怪沈宣一个乡下来的哥儿却出手十分大方。
只要好好跟着他混,自己未来少不了吃香喝辣,前途定不比那些跟在其他主子身边的下人差。
对金枝金桂的这些变化,沈宣也是看在眼中。
这两人虽是白氏送过来的下人,但却都并非从白家带过来的嫡系,而是侯府里原本的下人。
白氏小瞧了沈宣,除了尤妈妈再没有派出什么亲信在他身边。金枝金桂虽是家生子,家里人却都不在什么重要的职位上,也没有一个在白氏或是薛凤鲤的院子里做事的。
自白氏将他们调到沈宣身边伺候之后,薛凤麟就将他们的父母划到了自己院子里做事。沈宣调教了他们一番之后,便摸清了两人的性子。
金枝直率,给点好处就能让其死心塌地的做事,安排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而金桂想得就更多一些,但也更加聪明。被沈宣敲打一番之后,便也颇为衷心,甚至还能揣度沈宣的心思,主动帮着沈宣做一些他还没来得及交代的事情。
沈宣教金桂识字,也是看重了他这点聪明,觉得倒是可堪大用。
翌日,沈宣又准备出门去一趟人市,把铺子里的人手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