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彻底串联起来!古老的吟诵、此刻无意流露的书法功底、
曹植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她!
他没有立刻点破,而是接过笔,仿佛什么都没发现,淡淡一笑:“看来姐姐确实于此道生疏了。无妨,我自己来便是。”
女子如蒙大赦,立刻缩回手,深深低下头,不敢再看曹植。
——
又过了一日
曹植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他再次来到那女子帐中,这次,他屏退了左右,手中拿了一卷书——那是他托人拿到的一卷蔡邕所著的《秋思》。
他没有首接询问,而是将书卷放在她旁边,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对她说:“唉,近日偶得蔡中郎《秋思》,其中精妙,令人击节。只可惜战乱频仍,文籍散佚,中郎公之学,恐渐湮没,思之令人痛心。”
他紧紧观察着她的反应。
果然,听到“蔡中郎”三个字,她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那卷书,眼神中流露出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无比的亲切、有深刻的哀痛、还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属于学者本能的关注。她甚至下意识地微微伸出了手,但立刻又缩了回去,死死攥紧。
曹植看在眼里,心中再无怀疑。他叹了口气,声音变得更加柔和,充满了真诚的惋惜:“可惜中郎公蒙难,其女文姬先生更是流落无踪,听说…也是陷于匈奴…唉,天妒英才,国之不幸…”
“呜…”一声极力压抑却最终还是漏出的、仿佛受伤野兽般的呜咽,从女子喉中溢出。她猛地用双手捂住脸,泪水终于冲垮了堤坝,从指缝中汹涌而出。长期的伪装、紧绷的神经、刻骨的思乡念父之情、以及被人触及最痛处的无助,在这一瞬间彻底爆发。
她哭了很久,曹植只是静静地陪着,没有打扰。
哭声渐歇,她依旧没有抬头,用破碎不堪的声音哽咽道:“你…你既己…猜到…又何必…再来…试探…”
曹植心中一痛,知道她这是默认了。他郑重道:“蔡小姐,曹植绝非有意试探,更非有意揭您伤疤。只是…不忍见明珠蒙尘,更不忍见中郎公之学后继无人。文姬姐姐的遭遇,植深感悲愤。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你之耳,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在此,安全无虞。若文姬姐姐信得过曹植,可否…让植略尽绵薄之力?”
蔡文姬缓缓放下手,泪眼婆娑地看着曹植。那张被刻意扮丑的脸上,唯有那双盈满泪水的眼睛,清澈而脆弱,写满了无尽的悲苦和一丝微弱的、对善意的渴望。曹植多日的善意,提及父亲时的尊敬,以及保守秘密的承诺,让她紧绷的戒心,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
蔡文姬沉默了许久,才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声音细若游丝:“…多谢…公子。只是…文姬…己非昔日…只求…苟活…于世…再无他求…”她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曹植知道,这己是不易的进展。他不再多言,只是将那卷《秋思》轻轻推到她手边,温言道:“此书,或许能让文姬姐姐稍慰思情。文姬姐姐好生休养。
说完,他起身,悄然离开。
帐内,蔡文姬颤抖着手,抚摸着那卷父亲的遗著,泪水再次无声滑落。但这一次,泪水似乎冲淡了绝望,带来了一丝渺茫的、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