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完亲耳听到女儿哭诉,心如刀绞,老泪纵横。他急忙扶起女儿:“皇后…我儿…快起来,慢慢说,慢慢说…
他也是汉室老臣,官居辅国将军,虽有名位,却无实权,面对曹操的滔天权势,同样感到深深的无力。
“父亲,这朝廷还是刘家的朝廷吗?这天子还是天下的共主吗?”伏皇后抬起泪眼,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恨,“自董卓以来,陛下颠沛流离,受尽屈辱!
好不容易安稳几年,又来了个曹操!其跋扈狠辣,比之董卓犹有过之!这次是,那下次呢?下次是不是就要效仿王莽?!我汉室西百年江山,难道就要断送在我等眼前吗,到时女儿可怎么办啊?”
伏完闻言,亦是浑身一震,他何尝不知其中利害?
他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叹息道:“为父…为父又如何不知?然曹操之势,己非一日。军政大权,尽在其手,爪牙遍布朝野。
夏侯、曹氏宗族为其爪牙,许褚、徐晃等猛将为其鹰犬…我等…势单力薄,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就眼睁睁看着曹贼一步步窃取神器,看着陛下沦为曹贼手中玩偶,看着汉室江山改姓吗?”伏皇后绝望地摇头,“父亲!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
伏完看着女儿眼中的决绝,沉默良久。
许久,伏完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擦去眼泪,目光变得深邃。他走到殿门处,再次确认西周无人,然后返回伏皇后身边,低沉道:
“我儿所言…并非全无希望。只是…此事千难万险,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伏氏一门…恐有灭族之祸!”
伏皇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但随即被更强烈的决心取代:“父亲!苟且偷生,与死何异?若能搏一线生机,女儿万死不辞!”
伏完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单凭我伏家之力,无疑以卵击石。我们必须寻找外援,寻找那些…依旧心向汉室,且有实力、有胆魄的盟友。”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重量级的名字:“譬如…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伏皇后一怔。
“不错。”伏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可知,当年董卓祸乱朝纲,鸩杀少帝,欺凌陛下,满朝公卿噤若寒蝉。是谁,最终设计诛杀了国贼董卓,几乎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
“是…是王允王司徒!”伏皇后立刻反应过来。王允利用貂蝉设计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最终诛杀董卓,乃是汉末一段传奇。
王允之死是汉末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王允地诛杀了国贼董卓,本来他是真的可以兴复汉室的。董卓死后,董卓背后的的凉州军事集团(李傕、郭汜等人)都打算投降了。
但王允却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狂妄自大,瞧不起西凉武人。连续犯错,拒绝赦免凉州军,还走漏了消息,逼得他们只能铤而走险,最终被杀死。典型的赢了大局却输了细节。
“正是!”伏完低声道,“王司徒,便是出自太原王氏!虽然王司徒后来因为决策失误…遭李傕、郭汜反扑而遇害,但太原王氏的声望、底蕴,尤在。
其在士林清流中的影响力,超乎你的想象。最重要的是,它们有诛杀国贼、匡扶汉室的胆魄与决心!”
他继续分析道:“如今王氏家族中,有一人名为王凌(字彦云),乃王允之侄。此人现任兖州刺史,虽也在曹操麾下为官,但据闻其人心向我汉室,暗地里对曹操跋扈之举也有所不满。
若能暗中联络,晓以大义,陈说利害,或许能在关键时刻……。”
伏完的声音愈发低沉:“除此之外,还需暗中联络朝中依旧心念汉室的忠贞之士,如昔年参与‘衣带诏’的那些人的后代、门生故吏…徐徐图之,等待时机。”
伏皇后听得心潮澎湃,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微光。她紧紧抓住父亲的手:“父亲!此事…此事便拜托您了!务必小心,千万小心啊!”
伏完点头,脸上满是凝重与决绝:“为了陛下,为了汉室,为了我伏家世代忠烈之名,为父…纵是粉身碎骨,亦要试上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