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古代边关种田记 > 第58章 京城风暴一封血书(第1页)

第58章 京城风暴一封血书(第1页)

崇祯二年,初夏。

京城的暑气,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地震,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焦灼的沸腾之中。

起因,是一封来自辽东巡抚衙门的八百里加急奏折。

奏折的内容,足以让任何一个文官为之震怒。辽东巡抚毕自肃(此处借用历史人物名,并调整其官职与时间线),在奏折中用极其激烈的言辞,弹劾宁远总兵祖大寿治军不严,纵容麾下悍将李睿,擅杀朝廷在职武官(锦州游击将军赵廷臣),强占军镇,私吞军资,形同谋反!

奏折的最后,毕自肃更是声泪俱下地写道,赵廷臣乃其帐下得力干将,忠心耿耿,却无故被李睿以“莫须有”的罪名戕害。他恳请陛下立刻派遣钦差,捉拿李睿与祖大寿进京问罪,否则,“辽东将士离心,边防危矣!”

这封奏折,如同一块巨石,砸入了本就不平静的朝堂。

“岂有此理!简直是无法无天!”

“擅杀朝廷二品大员(游击将军为从三品,但此处文官为了夸大其词,可能会故意抬高),这与反贼何异?!”

“祖大寿拥兵自重,如今又出此等悍将,若不严惩,恐成第二个毛文龙!”

以首辅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人,瞬间就被点燃了。他们本就对拥兵在外的武将集团心存忌惮和鄙夷,尤其是对袁崇焕、祖大寿这些手握重兵的“骄兵悍将”,更是欲除之而后快。

赵廷臣之死,正好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发难借口。

一时间,弹劾祖大寿和李睿的奏章,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乾清宫。

然而,就在这股弹劾浪潮达到顶峰之时,另一封同样来自辽东的奏报,却让整个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封奏报,来自宁远总兵府,由祖大寿亲笔所书。

奏报的内容,与毕自肃的截然相反。

祖大寿在奏报中,详细陈述了锦州游击将军赵廷臣,勾结粮商,囤积居奇,扰乱军心;私设关卡,走私军资;甚至与后金商人暗通款曲,有通敌之嫌!

奏报中,附上了从赵廷臣府中搜出的所有罪证,包括那些与后金商人来往的信件、走私物资的帐本,以及一份数量惊人到让户部尚书都为之咋舌的贪墨清单!

奏报的最后,祖大-寿写道,李睿奉命巡查,在掌握了确凿证据之后,果断出手,平定叛乱,为国除害,乃是大功一件!非但无过,反而有功!恳请陛下明察!

一时间,朝堂之上,吵翻了天。

一边是巡抚的血泪控诉,一边是总兵的铁证如山。

一边说李睿是滥杀无辜的悍匪,一边说他是为国除害的功臣。

两派势力,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东林党人,坚持认为武将不可信,祖大寿定然是为了包庇手下,才伪造了这些证据。他们强烈要求,必须将李睿押解进京,交由三法司会审。

而另一边,以兵部尚书王洽为首的一些务实派官员,则认为边关之事,当以稳定为重。在后金大军压境之际,无故处置手握重兵的大将,无异于自毁长城。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从朝堂之上,一直吵到了朝堂之下。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朱由检看着这两份截然相反的奏折,只觉得头痛欲裂。

他本能地,更愿意相信文官。在他看来,武人粗鄙,无法无天,确实有可能做出擅杀同僚之事。

但祖大寿呈上来的那些证据,又太过详实,尤其是那些与后金商人来往的信件,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忌惮。

他不知道该相信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