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的夜像一块被打磨到极细的金属,光一层一层叠上去,反倒显得冷。
滨江的风从玻璃幕墙之间穿过,吹落一串无声的涟漪。
酒店顶层的私人会所把城市收在脚下,灯影在脚边铺开,像被人温柔地按平的丝。
今晚是MorganStanley的小范围私人晚宴。
名义上是“资本市场朋友的年末小聚”,实则是给几家潜在项目一个安静的房间,让彼此在正式流程之外先摸摸边、试试温。
SongGroup的牌子自然在名单里,李岚并未出席,把位置交给了“Strategy”的宋佳瑜。
L。E。K。作为结构优化的外部顾问,也在邀请之列。
主持人是MorganStanley华东的MD,ClaraQiao。
会所前厅的壁灯很低,光像一条被折了棱角的河。
来宾稀稀落落,一个个被引导到内厅。
酒吧台面干净,雪白的亚麻桌布被冬天的空气压得像一片安静的雪。
宋佳瑜推门进来,手里没有多余的东西,深灰长大衣内衬白色高领,腰线收得利落。
她不戴醒目的饰物,唯一的金属是一枚很细的腕表,静静躺在袖口里。
她一进门,目光先在室内拂过,像把一张地图快速在心里铺开,谁在、谁不在、谁正笑、谁只微笑。
不远处,有人抬手朝她示意,礼貌而恰到好处。
她回以点头,步伐稳。
“佳瑜。”那人的声音在杯口之间穿过,轻轻落在她耳边。
她转头。
陈知。
还是那身冷静的深色,低髻、白衬衫、扣到最上方的纽。
她没有佩戴名牌,只在礼仪小姐询问时露出一个简洁的微笑,报出自己和公司。
她的存在感不是靠声量,而是靠一条被刻得很深的线。
“晚上好。”宋佳瑜点头。
“Clara还在后场。”陈知像顺手报告一个同温层的气压,“她在调最后一版casestudies的顺序。”
“嗯。”宋佳瑜垂眼,把围巾轻轻解开。
她知道“后场”三个字在说什么,乔然习惯在任何公开场合将“可控”推到极限,哪怕只是把三张案例的顺序从“热场—沉浸—爆点”调整为“沉浸—热场—爆点”,只要现场的湿度、来宾的构成、风向不同,她便会做出微调。
从后场到前场的门拉开一条缝。灯更白,像把舞台上的线擦得更锋利。一道熟悉的影子先走出来,紧接着是熟悉的步伐:乔然。
她没有穿夸张的礼服,只是一件极简的黑色连衣裙,外搭驼色披肩。
头发收起,耳垂是贴耳的珍珠。
她的笑不轻佻,眼睛有光,像能同时容纳交易表里的数字和家里餐桌上的汤。
“抱歉,让各位等了一小会儿。”她的声音清晰,尾音收得很稳,“今晚主要是朋友间的交流,不是路演。我们准备了三份案例,谈谈在估值上限、治理结构、以及供应链韧性三条线上,各自可以做、应该做、和不该做的事。”
她的目光淡淡扫过人群,在某一处停了一瞬——宋佳瑜。
不是深情,也不是示爱,只是一个公开场合里光明正大的确认:她在这里。
礼仪小姐把她们的名牌摆到桌面,毫不回避:ClaraQiao|MD|MorganStanley;VivianSong|Strategy|SongGroup。
两张名牌安静地并列,像两行彼此对齐的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