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您贵为皇叔,己不需靠仁义扬名。
放下仁义包袱,反而更容易夺取荆州、益州。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公胸怀大志,若被仁义束缚,又如何与曹操、徐臣、袁术、袁绍这些虎狼之辈争夺天下?"
"待主公夺得天下,再施仁政,一样可以名垂青史。
"
"主公,您现在太过招摇。
就算这次讨伐徐臣大获全胜,帮天子找回传国玉玺,恐怕最后您也只能做个闲散王爷。
到时候随便派几个杀手,就能要了您的命。
"
"曹操那个奸贼,怎么可能容得下您这样既能帮天子找回玉玺,又在民间德高望重的皇叔继续活着?"
刘备听后冷汗首流。
细细琢磨,周瑜说得确实在理!
若真让他找回玉玺,声望必定如日中天。
再加上仁德之名远播,曹操该如何自处?
难道要让位给他刘备?
绝无可能!
除非曹操活腻了!
"公瑾,那我该怎么摆脱这仁德之名?"
这一问,表明刘备己然采纳了周瑜的计策。
周瑜眼中寒光一闪:"主公可还记得,这双耳朵是谁给您毁的?"
提起耳朵,刘备顿时怒火中烧!
若非周瑜是自家女婿,又是倚重的谋士,他恨不得拔剑相向。
"怎会忘记!徐臣给我的奇耻大辱,永生难忘!"
刘备恨得咬牙切齿。
周瑜声音阴冷:"曹操能为报父仇血洗徐州百姓,主公为何不能?"
此言一出。
刘备和关羽都大吃一惊。
"公瑾是说。。。要我屠城?"
这种事刘备从未想过。
一旦做了,多年积攒的好名声就全完了!
周瑜冷笑:"这是最快毁掉您仁德之名的方法,也是最容易获得谅解的方式!"
刘备一时没转过弯来:"还请公瑾明示。
"
周瑜解释道:"主公因双耳被毁,一时激愤屠城,情有可原。
待日后东山再起,再仿效帝王下罪己诏,祭祀招魂。
"
"白马寺的和尚不是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
"主公十几年的好名声,不会因一时恶行就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