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春酒掩深藏,衾枕香浓夜未央。
青灯不解红尘意,却教幽梦入罗帐。
旧规如锁困朱颜,新潮似水漾心澜。
谁言贞静空闺寂,暗里春风过玉关。
***
林氏日记
景泰五年,孟冬月,丙子日。
今日寒意渐浓,天色阴沉,倒映着我心底那片挥之不去的晦暗。
午后,我照例前往慈济堂巡视,那些面黄肌瘦的孤儿老弱,每每见到我,总会露出孺慕与感激之色。
他们唤我“林夫人”,虔诚恭敬,言语之间尽是对我善举的赞颂。
我端坐在大堂正中,听着管事们汇报账目,面容祥和,眼波流转间尽是悲悯与庄严。
是的,我便是林氏,先夫林大人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可惜英年早逝,留下我一人,守着这份清誉与孤寂。
京城内外,无论士绅百姓,皆赞我贞节贤淑,守寡不渝,是这世间难得的“女德”典范。
每当我听到这些赞誉,总会在心底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倦怠,仿佛那份“贤淑”是一副无形的枷锁,将我禁锢在固定的姿态里,动弹不得。
然而,这日记本里的墨迹,却是另一个我,一个连我自己都羞于承认,却又无法抑制的真我。
它承载着所有的罪与欲,是我在这道德枷锁之下,唯一能够呼吸的缝隙。
回到府邸,天色已近黄昏,晚霞如血,染得半边天都艳丽得有些刺目。
用过晚膳,我屏退了所有侍女,独坐在书房。
烛火摇曳,映照着案头那副我亲笔所画的《仕女图》,画中女子眉目清远,姿态端庄,正是我平日里努力维系的面貌。
可此刻,在这无人之地,我的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画中女子那纤细的腰肢,目光渐渐变得迷离。
孙阳……这个名字,仿佛一道咒语,自那夜之后,便日日夜夜,无休无止地纠缠着我。
那是在薛府的赏菊宴上。
主母张夫人素来与我交好,再三邀请,我才勉强应允。
宴席之上,女眷们围坐一处,谈论着时鲜花草、诗词歌赋,空气中弥漫着脂粉、茶香与规矩。
我本是心不在焉,只偶尔应和几句,维持着我一贯的礼数与疏离。
然而,就在那时,一个身影闯入了我的眼帘。
他是薛府的那个赘婿,孙阳。
我素闻他行事不羁,京中多有传言,褒贬不一。
都说他不过是个攀附权贵的白身,却又诡异地能让薛府上下对他多有忌惮。
今日一见,他果然与旁人不同。
他并未与那些拘谨的男客一同高谈阔论,反倒是在池边信步,手中折了一支半开的菊花,指尖轻捻,似在把玩,又似在沉思。
他的身形颀长,一袭墨色暗纹的锦袍,衬得他越发深邃内敛。
最令人不安的,是他那眼神。
那双眼眸深不见底,似有星辰流转,又好似藏着无尽的欲念与秘密。
我不过是无意间一瞥,他却仿佛有所感应,倏然抬头,目光隔着重重花影与檐角雕栏,精准无误地与我的视线撞上。
只在那一瞬,我竟觉得一股电流从脚底直窜头顶,浑身发麻。
他唇角微勾,弧度极小,若非我那时屏息凝神,定会错过。
那笑容带着几分玩味,几分了然,仿佛不是第一次窥见我这幅“贤淑”皮囊下的波澜。
我的心,莫名地漏跳了一拍。
慌乱间,我急忙收回目光,强迫自己去关注身旁夫人们的对话,可耳边嗡鸣,什么也听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