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稀土芯片龙头股票 > 第二集 卧底险境与技术困局(第2页)

第二集 卧底险境与技术困局(第2页)

可现在,这台设备里的镝材已经发暗,却成了芯途的“救命稻草”。江瑶盯着标签上的字迹,心里五味杂陈——周曼的技术明明能帮到这么多人,为什么要和AMP扯上关系?她教的那些检测、提纯技巧,到底是真心想帮行业,还是为了以后泄露参数做铺垫?这些疑问像针一样扎在心里,让她拆螺丝的手都慢了几分。

“江工,怎么了?”小李注意到她的停顿,“是不是磁控管坏了?”

“没事,”江瑶摇摇头,把标签小心揭下来收好,“继续拆,这台的镝材看起来还行,能用上。”

拆了整整四个小时,他们终于把3台光刻机的磁控管都卸了下来。江瑶小心翼翼地打开磁控管外壳,里面的线圈呈暗银白色,比新料暗沉不少,却还泛着金属光泽。她用镊子刮下一点线圈上的金属碎屑,装进样品袋里,立刻送去检测室——得先测基础纯度,才能让明天来的中科院专家制定提纯方案。

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江瑶坐在检测室门口的台阶上,手里攥着样品袋,手心全是汗。小李和张工也陪着她,没人说话,只有检测室里光谱仪运转的“嗡嗡”声传来——那声音里,藏着28nm量产线的生死存亡。

“江工,结果出来了!”检测员拿着报告跑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庆幸,“纯度99。91%,含有0。006%的铁杂质,比仓库里剩下的99。85%好太多了!要是中科院专家能优化退火工艺,提纯到99。95%没问题,就是总量少,3台设备只刮下来3。2公斤,提纯后估计只剩2公斤左右,够28nm量产线撑3天。”

江瑶接过报告,指尖划过“99。91%”的数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一半——3天够了,只要能撑到林宇的量产料来,28nm线就不会断。她走到检测室的窗边,看着外面静静停着的28nm量产线,又想起周曼教的“分步退火”,心里突然有了个念头:或许可以结合周曼的方法和苏然的笔记,先试试预处理,说不定能提高提纯效率。

“江工,要不我们今晚先试试简单的退火?把温度升到750℃,先除一部分杂质,等明天专家来了再精细调。”小李突然开口,他手里拿着一张简易工艺表,上面是他查文献整理的参数,“我看苏工以前的笔记里写过,低纯度镝材先做预退火,能减少后续提纯的损耗。”

江瑶看着小李眼里的光,想起苏然以前总说“小李肯琢磨,是块好料”,心里一暖。她接过工艺表,和张工一起研究起来,还特意加了周曼提过的“600℃除油”步骤:“先600℃保温1小时除油,再750℃除杂,这样能减少铁杂质的残留,明天专家来了也能省点事。”张工点点头:“这个办法好,周工以前也跟我提过,说除油不彻底会影响后续除杂效果,当时我还记在本子上了。”

当天傍晚,他们在检测室旁的小实验室里搭起临时退火装置,把第一批1公斤镝材碎屑放进去,设定600℃保温1小时、750℃保温1小时——这是结合了周曼和苏然的经验,最稳妥的参数。

所有人都围在温控仪旁,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当温度慢慢爬升至600℃时,江瑶屏住了呼吸;保温结束后,又看着温度继续攀升至750℃。两小时后,镝材自然冷却,小李迫不及待地把样品送进光谱仪,屏幕上的数字跳出来时,他兴奋地喊出声:“99。93%!杂质降到0。004%了!”

张工也笑了,摘下眼镜擦了擦:“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周工的除油步骤果然有用,明天专家来了再用低温预处理,肯定能到99。95%。”江瑶看着两人的笑容,心里却有些复杂——周曼的技术明明能帮到大家,可她的背叛又给行业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这种矛盾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拔不出来。

夜幕降临,车间里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下江瑶的工位还亮着。她坐在苏然的旧工位上,桌上还留着苏然没带走的东西——一本翻旧的《稀土材料学》,扉页上有他的签名;一支快用完的钢笔,笔帽上还沾着当年调试28nm磁控管时的墨水;还有一盒没拆封的中秋月饼,包装盒上的“团圆”字样已经褪色,保质期到10月5日,早过了期。

江瑶拿起那盒月饼,手指拂过包装盒上的玉兔图案。她想起去年中秋,28nm量产线刚稳定,她和苏然、周曼三个人在实验室里加班——周曼带来了自己做的月饼,苏然拆了这盒工厂发的,三人分着吃,周曼还笑着说“咱们徐门弟子,不管在哪儿,都得凑个‘团圆’”。现在月饼还在,周曼却成了不确定的因素,苏然也不在,只剩她一个人,守着他们一起建起来的生产线。

她翻开苏然的《稀土材料学》,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便签,是苏然的字迹:“低温退火工艺可提升稀土纯度——将镝材先在-50℃下保温2小时(液氮梯度冷却),再升温至800℃退火1。5小时,纯度可提升0。04%-0。06%,适用于99。9%级镝材提纯,损耗率低于15%。”

江瑶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砸在便签上,晕开了墨迹。她想起当时苏然写这张便签时,周曼也在旁边,还补充了一句:“要是铁杂质多,退火前可以加一步‘草酸铵浸泡’,0。05molL的浓度,室温泡30分钟,能除80%的铁杂质。”当时三人还一起做了实验,把99。88%的镝材提到了99。94%,周曼还拍着苏然的肩膀说“你们俩搭档,以后芯途的镝材问题不用愁了”。

可现在,周曼的话像一根刺,扎得她生疼。江瑶把便签小心折好,放进白大褂口袋里,又从抽屉里翻出当年三人一起做实验的记录本——最后一页是周曼的签名,日期是2017年12月25日,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她摩挲着那个笑脸,心里突然下定决心:不管周曼现在是什么立场,她教的技术是真的,苏然的笔记也是真的,只要能保住生产线,只要能守住稀土安全,她就要把这些技术用到底。

江瑶立刻叫醒隔壁休息室的小李和张工,三人把剩下的2。2公斤镝材碎屑分成两批,不仅用了苏然的低温退火,还加了周曼提过的草酸铵浸泡步骤——小李负责调配草酸铵溶液,张工计算冷却速率,江瑶则盯着温控屏,每一个参数都不敢错。

当液氮缓缓注入冷阱,温度从25℃慢慢降到-50℃时,已是凌晨两点。江瑶按下保温键,冷阱外壁很快结满白霜,像裹了层薄雪。两小时后,张工手动调节加热模块,以每分钟5℃的速度升温至800℃,“按苏工和周工的参数来,双保险,肯定能成”。

凌晨四点半,退火后的镝材碎屑被送进光谱仪。江瑶攥着那本实验记录本,手心全是汗,直到屏幕跳出“纯度99。95%,铁杂质0。002%”的字样,她才猛地松了口气,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成了!28nm量产线的救命料有了!这是苏然的坚持,也是周曼曾经的善意,共同撑起了绝境里的希望。

“够了!刚好够28nm线撑3天!”检测员的声音带着兴奋,手里的报告都在抖。江瑶把合格的镝材小心装进密封罐,晨光刚好透过实验室窗户照进来,落在罐身上,泛着细碎的光——那光里,有师门情谊的温度,也有守护产业的决心。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林宇发来的消息:“瑶瑶,好消息!大国稀土的检修提前5天结束,28nm量产用的99。95%镝材已经装车,专车送干州,10月10日就能到;14nm测试用的99。99%特供料也在做最后提纯,12日前必到!另外,中科院李教授明天一早的高铁,他带了苏然之前发表的低温退火论文,说早就想跟你们聊聊这个工艺,刚好能帮你们把旧镝材的利用率再提一提。”

江瑶看着消息,手指都在发抖,她飞快地回复:“林总,谢谢你!对了,上次周曼教我们的‘分步退火’和‘草酸铵除杂’,这次帮了大忙,要是她……”写到这里,她又删掉了,改成:“我们会把所有能用的技术都用上,一定保住生产线,14nm样品绝不会逾期!”

她抬起头,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心里充满了希望。阳光透过窗户,照在28nm量产线的机身上,淡蓝色的光刻胶在晨光里泛着微光,像星星一样。江瑶走到车间中央,按下了28nm线的预启动按钮,机器运转的“嗡鸣声”慢慢响起,打破了连日的寂静——这是技术的力量,是情谊的余温,更是突围的希望。

“明天,我们继续战斗。”江瑶对着运转的生产线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坚定。她知道,接下来的3天会很艰难,周曼的立场还没查清,AMP的走私料还在威胁着产业链,但只要团队还在,只要技术还在,只要守住初心,这场围绕稀土与芯片的较量,他们就不会输。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