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新举办的“烽火记忆——抗战时期文物特展”入口处,人流相较于往常的展览要安静许多。一种庄重而沉静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时光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不忍惊扰那些沉睡在玻璃展柜中的历史。
孟清辞背着她的相机包,穿过略显昏暗的廊道,在一面展墙前停下了脚步。墙上,是放大了的、有些模糊的黑白照片,上面是年轻而坚毅的面孔,穿着破旧的军装,眼神却亮得惊人。她静静地看了许久,才举起相机,调整焦距,捕捉着光影在那些粗糙相纸纹理上流淌的痕迹。她的摄影,追求的从来不是绝对的清晰,而是一种情绪,一种与过去对话的可能。
越往展厅深处走,那种无形的、历史的重量便愈发清晰。锈蚀的军用水壶、字迹模糊的家书、断裂的皮带……每一件物品都像是一个沉默的讲述者,等待着能读懂它故事的人。
然后,她的脚步在一个独立的、打光尤为考究的玻璃展柜前凝滞了。
深色的丝绒衬垫上,静静地躺着半块玉佩。
那是极品的羊脂白玉,即使在博物馆冷静的灯光下,也散发着一种温润内敛的光泽,像凝固的月光。它并不完整,断裂的边缘呈现出自然的起伏,仿佛是从一个完整的圆形上生生掰开。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并非是它本身的质地或残缺的形态,而是那莹白玉体上,几缕如同血丝般渗透进去的、已然变为暗褐色的沁色。它们蜿蜒分布在玉石内部,不像瑕疵,反倒像某种神秘的烙印,无声地诉说着它曾经历过的、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
展品下方的标签简洁扼要:“名称:羊脂白玉佩(残)。年代:清朝。来源:王守业先生捐赠。说明:疑似抗战军人遗物,玉身可见天然沁色。”
“天然沁色……”孟清辞在心里默念,镜头却已不由自主地对准了它。她调整着角度,试图通过取景框,更深入地“阅读”这件器物。透过镜头,那玉的温润与血沁的刺目形成了奇异的对比,一种莫名的情绪悄然攫住了她的心脏,不是很剧烈的疼痛,而是一种沉甸甸的、缓慢弥漫开的酸楚。
她按下快门,轻微的“咔嚓”声在寂静的展厅里几不可闻。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而清晰的男声在她身侧不远处响起,带着一种引导听众的、恰到好处的音量。
“请大家看这件展品。羊脂白玉,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君子之德,温润坚贞。这半块玉佩的特别之处,除了它本身材质的珍贵,更在于这些独特的沁色。通常玉器入土,受周围矿物元素侵蚀,会形成不同的颜色。但这件玉佩的沁色成因,根据初步检测,可能更为复杂,似乎与……有机质的长期浸染有关。”
孟清辞下意识地移开相机,侧头望去。
说话的是一个穿着合体深色西装的男人,身姿挺拔,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为他清隽的面容增添了几分书卷气的沉稳。他正面向一小群显然是受邀前来参加开幕导览的嘉宾和媒体,目光沉静,言语从容。他是何彦书,博物馆特聘的年轻文物鉴定专家,也是这次特展的主要学术顾问之一。
他的讲解专业却不晦涩,带着一种能引人入胜的感染力。然而,孟清辞注意到,当他的目光扫过展柜中那半块碎玉时,镜片后的眼神会有极其细微的波动,那不仅仅是一个专家审视文物的专注,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极难察觉的、连他自己可能都未曾意识到的怔忡。
何彦书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这半块玉从他第一次在库房见到它时,就让他有种异样的感觉。那不是面对珍贵文物时的职业性兴奋,也不是考证历史时的探究欲,而是一种更私人的、更难以言喻的牵引。尤其是那暗红色的沁色,总让他无端联想到夕阳、烈火,或是……干涸的血迹。心底某个角落,会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钝痛,转瞬即逝,快得抓不住痕迹。
他维持着专业的语调,继续讲解:“……它之所以残破,流传递藏背后的具体故事,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只能通过这冰冷的材质和斑驳的痕迹,去想象它曾经的主人,可能经历过的离别、坚守,与那份于烽火狼烟中亦不曾磨灭的、对美好与完整的向往。”
他的话语,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孟清辞心中漾开圈圈涟漪。她看着他,看着玻璃柜中的玉,一时有些出神。
导览环节暂时告一段落,嘉宾们开始自由观展。何彦书微微松了口气,习惯性地推了下眼镜,目光不经意地一转,便落在了仍独自站在玉佩戴展柜前的那个身影上。
那是一个看起来很清爽的女孩,简单的米白色针织衫搭配深色长裤,乌黑的长发在脑后松松挽起,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她正微微歪着头,专注地看着柜中的玉佩,侧脸在灯光下显得宁静而柔和,手中握着的专业相机表明了她的身份——应该是受邀前来拍摄的媒体摄影师。
让何彦书顿住目光的,是她看着玉佩的眼神。那不是普通观众的好奇或感叹,也不是同行审视文物价值的衡量,那是一种……一种难以形容的、深切的凝望,带着一种仿佛能穿透玻璃、触摸到玉石本身的温柔与悲悯。她的眼眶,似乎有微光闪烁,像是蒙上了一层极其稀薄的水汽。
鬼使神差地,何彦书迈步走了过去。
“这半块玉,似乎很打动你。”他的声音比刚才做讲解时更低沉柔和了些,怕惊扰了她。
孟清辞蓦地回神,转过头来。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心中都莫名地轻轻一跳。
靠近了看,她的眼睛很亮,瞳仁是纯粹的墨黑,此刻因为那未散的情绪,显得格外清澈动人。而何彦书也看清了,这个女孩身上有一种沉静的气质,与她手中相机的现代感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是的,”孟清辞微微颔首,声音轻柔,“它很美,但这种美……让人心里发沉。尤其是这些红色的痕迹,不像只是埋在地下形成的。”她指了指柜中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