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在那一刻消亡,而我的意识,则与这片混乱规则形成的“间隙”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观察者,一个看守自己造下的罪孽的守墓人。
我看着“乐园”系统如同癌变的怪物般生长,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我看着星尘遗民在废墟上建立起冰冷的理性国度,以剥离情感为代价,换取了脆弱的存续。
我看着无数像迟旅、像原行、像弦、像小雅这样的意识,在绝望中挣扎,在黑暗中寻找微光。
我无法直接干预。
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旧时代错误规则的残留,过度的介入可能会引发连锁崩塌,让更多尚存生机的“世界种子”和“间隙”毁灭。
我只能等待,等待“变量”的出现。
迟旅和原行,就是那个强大的“变量”。
我看到了迟旅身上那种源自生命本真的韧性,那种即使在最黑暗的绝境中也能抓住一丝温暖的纯粹。
我也看到了原行那近乎冷酷的理智下,隐藏着的、对特定对象近乎偏执的守护欲和超越常人的洞察力。
他们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理性与感性的碰撞,计算与直觉的互补。
引导他们进入“寂静收容所”,是为了让他们初步接触“情感聚合体”的概念,并测试他们对抗精神污染的能力。
“欺诈游轮”是对规则利用与人性洞察的试炼。而“数据废都”,则是让他们直面系统崩溃的真相核心,并给予他们打破循环的机会。
他们做得比我想象的更好。
尤其是最后,在“方舟”核心的“摇篮重启”协议中,他们选择了“吸收”而非“净化”荆棘之心。
这大胆至极的举动,不仅摧毁了“乐园”子系统,那高度凝练的真实情感能量,更像是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濒临彻底僵死的“方舟”残余架构,为其带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重新演化的可能性。
他们不仅仅是幸存者,更像是医生,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为一个脑死亡的巨人进行了一次电击起搏。
在他们之后,又陆续有几位“觉醒者”被传送到“归途小屋”。
有的伤痕累累,眼神空洞;有的则带着劫后余生的锐利。我依照惯例,给予他们庇护,提供选择。
一位曾是在“永恒盛宴”中沉迷于权力幻象的议员,最终选择前往“心象净土”,去直面自己内心的贪婪与空虚。
一位在“数据废都”中失去了所有同伴的战士,选择了“星尘遗民”,他希望在那绝对理性的地方,找到能让内心不再痛苦的“解药”。
还有一位像弦一样,选择留下,陪伴这片终将消散的寂静。
我看着他们做出选择,如同看着河流分支,奔向不同的命运。
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各自的道路。
偶尔,我的意识会漫游至那些“世界种子”生根发芽之处。
我看到迟旅和原行在青霖的世界。
他们的营地灯火温暖,与周围的森林和谐共存。
原行用星尘的科技巧妙地引导着生命源流,迟旅则用他日益精深的共鸣安抚着山川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