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盛唐神医驸马免费阅读 > 仁心堂落脚初探古代医馆(第1页)

仁心堂落脚初探古代医馆(第1页)

林薇在春桃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雕花木床。双脚刚触碰到冰凉的青砖地面,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与现代家中温暖的木地板截然不同,带着一股穿透鞋袜的凉意。春桃见状,连忙取来一双绣有兰草纹样的软底布鞋,蹲下身帮她穿上,笑着说:“林薇姐姐,这是我去年做的,你脚型和我差不多,先凑合着穿。咱们这仁心堂虽不算富贵,但过冬的炭火和日常衣物还是不缺的,等过几日我再帮你做双新的。”

林薇看着春桃那双沾满草药碎屑却依旧灵巧的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握住春桃的手腕,指尖触到对方温热的皮肤,轻声道:“春桃,谢谢你。我刚到这里,什么都不懂,以后还要多麻烦你。”

春桃站起身,轻轻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尘,眼睛弯成月牙般笑道:“姐姐客气啦!先生常言,医者仁心,能帮到他人便是积德行善。你放心,有我在,定会让你在仁心堂住得舒心。”

说话间,屋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苏景端着一个青瓷碗走了进来。碗中盛着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还卧着一个金黄的荷包蛋,香气四溢,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林姑娘,这是刚熬好的小米粥,你身子虚弱,先垫垫肚子。”苏景将碗递到林薇手中,目光温和,“这粥里加了些温补的黄芪,对你恢复体力大有裨益。”

林薇接过青瓷碗,指尖感受到温热的触感。她低头看着碗中软糯的小米和完整的荷包蛋,鼻尖微微发酸。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代,举目无亲的无助感尚未消散,却已感受到如此真切的关怀。她用勺子舀起一勺粥,轻轻吹凉后送入口中,小米的香甜与黄芪淡淡的药香在舌尖交织蔓延,暖意不仅温润了胃,更抚慰了那颗惶恐不安的心。

“多谢苏大夫,这味道确实很好。”林薇抬起头,对苏景露出了穿越以来第一个真挚的笑容。

苏景见她愿意进食,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神色:“你慢慢吃,吃完我带你参观一下仁心堂,也好让你尽快熟悉环境。春桃,你先去前院看看,若是有患者前来,便让他们在候诊区稍候片刻。”

“好嘞!”春桃脆生生地应了一声,蹦蹦跳跳地跑出了房间,宛如一只活泼的小兔子。

林薇小口小口地喝着粥,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打量起这间厢房。房间的墙壁用黄泥糊成,虽不算平整,却刷得干干净净。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旧书桌,桌面上搁着几卷用麻绳捆扎好的线装书,旁边是一方砚台和一支狼毫毛笔,砚台里还残留着些许墨渍。书桌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泛黄的山水画,画中远山近水,笔法虽不算精湛,却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最吸引林薇注意的,是书桌旁的那个书架。书架由松木打造,表面打磨得极为光滑,未刷漆,保留了木材天然的纹理。书架上整齐地陈列着各类书籍,大多用深蓝色的布套包裹,只在布套上用毛笔标注书名。她凑近细看,发现其中既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书,也有《论语》《诗经》这类经典典籍,甚至还有几本关于农事和算术的书籍。

“这些书可都是先生的珍藏啊!”春桃不知何时又走了进来,见林薇正凝视着书架,便主动介绍道,“先生不仅医术高超,学问也渊博,闲暇时总爱手不释卷。我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向先生请教准没错。”

林薇轻轻抽出一本包裹着蓝色布套的书,翻开一看,里面是用小楷书写的医案,字迹工整清秀,每一页都详细标注着日期、患者的症状、诊断结果以及用药方案。她一页页仔细翻阅,发现苏景的医案记录得极为详尽,甚至会标注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这种严谨的态度,与现代医院要求的病历书写规范不谋而合。

“苏大夫的医案记录得真是细致入微。”林薇忍不住赞叹道,“这样不仅能方便后续查阅,还能从过往的病例中总结经验,提升医术。”

苏景刚收拾好药箱,闻言笑着说:“林姑娘所言极是。医者行医,如履薄冰,每一个病例都是宝贵的经验。将其记录下来,既能为自己提供参考,也能为后世医者留下借鉴。只是我这记录方法较为简单,比不上那些名家的医案典籍。”

林薇摇摇头,认真地说:“苏大夫太过谦虚了。无论是何种记录方式,只要能准确反映病情和诊疗过程,便是好的。我家乡也有类似的记录方法,只是形式上略有不同。”她不敢过多提及现代医学的细节,生怕露出破绽,只能点到为止。

苏景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转换话题道:“粥也差不多凉了,我带你去前院看看吧。仁心堂虽然不大,但诊疗、抓药、煎药的区域划分得相当清晰,你先熟悉一下环境,日后也能帮春桃做些辅助工作。”

林薇放下手中的青瓷碗,跟随苏景走出了厢房。穿过一条铺设着青石板的小院,他们便来到了前院的诊堂。诊堂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屋,屋顶由粗壮的木梁支撑,上面覆盖着瓦片。阳光透过窗棂上糊着的薄纸,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诊堂中央并列摆放着三张木桌,每张桌上都铺着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桌角各置一个脉枕和一个砚台。最左边的桌子旁,一位身着粗布衣裳的老者正闭目静坐,手腕轻搭在脉枕上,苏景此前便是在此处为患者诊病。桌子后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题有“仁心仁术”的匾额,字体苍劲有力,想必是某位患者所赠。

诊堂右侧为抓药区,那里立着一排排高大的药柜,药柜上整齐排列着一个个小抽屉,每个抽屉外都贴着写有草药名称的黄纸标签。药柜前,一个身着灰色短打的少年,约莫十五六岁,正手持药方,小心翼翼地从抽屉中取出草药,并用小秤仔细称量。春桃在一旁协助,将称量好的草药分装成小包,用麻纸包裹妥当,再用麻绳系紧。

“林薇姐姐,这边是抓药的地方!”春桃见林薇走来,连忙挥手招呼,“这些药柜里存放着一百多种草药,常见的如当归、黄芪、甘草,稀有的如川贝、人参、鹿茸,我们这儿一应俱全。不过,珍贵的药材都锁在最上层的抽屉里,需得先生点头方可取用。”

林薇走到药柜前,仔细端详着那些标签。有些草药名称她在现代课本上见过,如“柴胡”“黄芩”“半夏”,但更多的是她闻所未闻的名字,诸如“鬼箭羽”“紫河车”“夜明砂”。她伸手拉开一个标有“甘草”的抽屉,一股淡淡的甜味扑鼻而来,里面装着切成小段的甘草,颜色呈棕红色,质地坚实。接着,她又拉开一个标有“薄荷”的抽屉,清凉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与现代药房里的薄荷味道如出一辙。

“这些草药都是先生亲自去山里采的,或者从镇上的药材商那里精挑细选的,质量都是上乘。”春桃自豪地介绍道,“先生常说,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效,绝不能有半点马虎。有一次,一个药材商送来的当归里掺了不少假货,先生一眼就识破了,不仅退了货,还从此再也没从那家药材商那里进货。”

林薇点点头,心中对苏景的敬佩又增添了几分。在现代,药材的质量把控有严格的标准和先进的检测设备,而在唐朝,全凭医者的经验和良心。苏景能如此严谨,足以彰显其高尚的医德。

这时,抓药的少年将称量好的草药包好,递给一旁等候的中年妇人,微笑着说:“张婶,这是您要的药,一共五文钱。先生叮嘱,这药需煎煮半个时辰,早晚各服一次,若三副药后仍未见好转,请您再来复诊。”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