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郑氏,“哪家不是女人当家?你就不能出息点?”
郑氏脸热,“一家人,谁当家都一样的。。。”
谢氏翻了个白眼,懒得再说。
荣州城不算大,除了城中几条街是石板街,其他都是泥地。
天已经黑了,越往外,街道两侧的灯笼越少,出城后,外面更是一片漆黑。
大家把筐篓放在城门口,安心等虞大山他们。
地上有余温,还有细碎的石子,坐着膈屁股,楚氏便割了几把杂草铺地上。
刚坐下,就看钱氏也割了草回来铺,边铺边和她商量,“虞阿楚,无事的话,你能否教教二郎兄弟背诗啊,听那些士子说好的官学要通过考核才能进,汴京小儿六七岁就启蒙了,二郎他们如果现在不学,到汴京就晚了啊。”
谢氏也抱着草凑过来,“虞阿楚,要教就连我家那三个小子也一起教了吧。”
回忆之前学诗的情形,和王船儿捡石子扔的李全归跺脚,“我不学!”
谢氏扬巴掌,“学不学?”
“学!”李全归忙点头,“学学学。”
这话搁几日前,楚氏只怕有心无力,她的诗是跟女儿学的,总共就三首,两首已经教会村里人了,余下一首是悼念范公的,在碰到卢平他们的客栈里念过。
后来新学了半首诗,应付他们正好合适。
她半边身子靠在箩筐上,低眉沉吟道,“那咱们今晚就学一首《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村里人忙把家中小儿喊来。
一时,乌泱泱的脑袋将楚氏围了起来,眸光莹莹发亮。
楚氏清清喉咙,高声道,
“孝道当竭力。”
“孝道当竭力。”
“忠勇表丹诚。”
“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
“兄弟互相助。”
“慈悲无过境。”
“慈悲无过境。”
这首诗楚氏只会八句,她决定只教四句,留四句明天再说,否则一下教完,明天再要她教,她去哪儿学?
至今村里没人知道女儿重生了,她学诗都是背着她们的,而瞧今夜情形,多半要露宿荒野,想避开她们学诗是不可能的。
因此,她语速很慢。
等有人举手表示背了后,她心头一紧,心道这么快就会了?心思一转,决定拖一拖,严肃问道,“可知这首诗是何意?”
举手的是李需归,他学士子起身后先整理衣衫,然后昂首挺胸,操着正变声的鸭嗓子道,“知道。”
“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