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就在这时,那贾家下人又催了林如海一句,“老太太还等着呢,姑老爷快些过去吧。”
听到这话宁宁便有些不高兴,顾虑贾敏的面子又不好说什么。只是不说什么,她又有些憋得慌,于是便越过林如海和贾敏直接问来人:
“早前就听说那玉是你们家哥儿落草时叼在嘴里的,既不是凡品俗玉,那定然不能以普通手段去寻它。我恍惚听说都中有个极有道行的婆子,人称马道婆的,不知府上可有寻她帮忙?”
吴兴是王夫人的陪房,虽不及周瑞受重用,却也是极体面的管事。刚刚他一进来就发现屋中除贾敏和林如海外,下首还坐了两位粉琢玉雕的姑娘。
虽只飞快的扫了一眼,却也看了分明。
一个年幼些,瞧着与自家的三姑娘年纪相仿,但其眉眼间稚气未脱,带着几分伶俐可爱。
另一个年长些,似是比自家二姑娘要大上一些,但周身气度却让人不敢直视小觑。
刚刚说话的就是这位年长的姑娘。
做为荣国府的管事,吴兴虽然没见过宁宁,但却早早就听说了宁宁这个人。这会儿见宁宁提起马道婆,他便一股脑的将马道婆是宝玉干娘的事说了出来。
说起来,若不是宁宁提起马道婆,吴兴还真没想到她。
仿佛是头一回知道马道婆是宝玉干娘一般,宁宁神色间带着三分诧异,随后淡定说道:“如此正好。世人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往日里大把银两东西的供奉了她这么多年,如今也是她拿出看家本事的时候。若寻不到玉,府上定要告她一个欺诈之罪才是。”
“是。”吴兴闻言,不敢替主子做主只应付事的应了一声。
宁宁见此也不以为意,一边缓缓点头,一边又说道:“以前就常听人说那玉是你们家哥儿的命根子,若那玉找不着了,哥儿怕是也要凶多吉少了。对了,不知府上请了哪几位太医入府?都用了什么药?”
没请太医,也没用药!
吴兴心忖了一句,便摇头回道:“小的不知。”
宁宁听罢抿唇,视线转向贾敏,“还想着让人包些药材呢,他既不知,那便再等等看吧。”
贾敏被宁宁那句‘凶多吉少’弄得有些心慌,见宁宁这么说只胡乱点了两下头。一边担心没见过面的亲侄子会不会折在这上面,一边又担心上了年纪的贾母会不会急坏了身子。
心里一着急,原本才恢复的一点电量又降了两个点,脸色也苍白了两分。
知道自己的身体什么都做不了,贾敏只得转头看林如海,带着三分恳求的唤了一声:“老爷。”
林如海能说什么?
虽然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可这种时候也不好直接拒绝贾母的‘懿旨’。
林如海三月份的时候回京述职,还按规矩去荣国府给贾母请过安,当时他就发现自己这位老岳母很有些个倚老卖老的德行。
说话行事不像国公未亡人,更像是生了皇帝的皇太后。
当日见了老岳母,又于荣禧堂用了家宴,林如海不光见了自己的两位舅兄,还将贾家的小一辈也都瞧了一遍。
因知晓荣国府上下都将衔玉而生的宝玉看得极重,加之他也好奇宝玉有何过人之处,便特意多问了几句。
十二岁拜相的甘罗都没能衔玉而生,想来妻子的这位娘侄子应该更出众才是。
哪成想都已经六岁了,却连四书都不曾接触。再问,更觉此子白长了一副好模样,脑中空空如野,还不如他闺女四岁时学的多呢。
如今玉丢了,人又不行了,就更让林如海对宝玉有种无法言说的感观了。
心下叹了口气,林如海先拍拍贾敏的手以示安抚,完事才转头对吴兴说道:“且与老太太说一声,本官随后就到。”
“是。”吴兴闻言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等吴兴退出去了,宁宁便催林如海快吃饭,“今儿这事指不定要闹到什么时候呢。哥哥在衙门里忙了一整天,先填饱肚子是正经。”
虽说刚刚的事有些影响胃口,但林如海早就饿了,听到宁宁这么说,当即便拿起筷子继续用晚饭。
不过相较于往日,今日的用餐速度却快了许多。
贾敏是丁点胃口都没了的,但见宁宁和黛玉也都吃得香甜,也不好扫了三人的胃口。只让丫头给她盛了一小碗粥,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
见贾敏这般,林如海不由又在心中长叹了一声。
贾家这些年很不像样子。
若不是被当今留在京城,又成了刑部侍郎,他也未必知道贾家那些糟心事。
纵奴行凶,包揽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