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京道,“中端服装市场的逻辑变了,台依集团还想走薄利多销市场线路,必须摆脱人工成本制约,不然监管部门先卡最低保障工资,再卡三险一金,环保、消防、安监、卫生检疫轮流上门要求整改完善,试问厂子哪来的利润?我们可以看在陈部长的面子给予台依集团一定优惠待遇,但达不到新兴产业、科技企业标准,我实话实说!”
张荣庆赶紧道:“此前郑兴市长答应过权限范围内最高标准……”
“我查过有关台依集团落户的历次会议记录,”蓝京拍了拍身边一叠材料道,“张董可以任意抽一本看看,里面是否提到优惠待遇问题?根本没有!口头上答应的都不行,必须落到纸面才算数,张董。”
张荣庆摊开双手道:“看来我是被耍了,那接下来怎么办呢?台依集团没法跟金河環宇相比,两个亿在蓝市长眼里也不算什么,如果围城不欢迎我这个海外游子,我想辗转到内地应该还有一定市场,对吧?”
蓝京稳稳喝了两口茶,道:“张董今年贵庚?”
“六十九。”
“公子也在台依集团管理层?”
“他负责岛内那摊子,内地嘛还靠我这张老脸到处央求。”
蓝京笑笑,道:“经商办企业不象我们体制内的年龄一到退二线,纵使如此,张董再干十年左右就该享清福了吧?”
“干不来,干不来,”张荣庆连连摇头,“现在已明显感到精力不济,估计再撑个三五年就该回家。”
“那我想问张董,”蓝京道,“您到底想留给公子一个智能化的、全自动的、充满朝气和市场前景的现代企业,还是暮气沉沉、明显与当今形势不符的传统企业?”
张荣庆怔住,半晌争辩道:“我老了,思想跟不趟了,创新的事情让下一代人去做。”
“公子面对一班理念同样落后的老臣子,推得动改革创新吗?”
蓝京锐利地说,“到头来要么众叛亲离,企业瓦解;要么老臣子全部扫地出门,另立公司进行对抗,纵观华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惨痛的教训还不深刻吗?”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盯住张荣庆意味深长补充道,“如果哪个朝代存在迫不得已的变革,一定是父皇做,而不会留给即将继任的太子,张董不信可以翻史书。”
办公室里陷入寂静。
张荣庆默不作声一杯接一杯喝茶,再喝茶,期间喻夏在门口晃了晃,说施若桐主任已经到了,请蓝市长过去主持与郁友惠的会谈。
蓝京摆摆手道你们先谈,我跟张董多聊会儿。
喻夏抿抿嘴不情不愿地离开。
足足隔了七八分钟,张荣庆长叹一声道:
“关于投资办厂,蓝市长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实话实说就打算投两个亿,再多董事会通不过,台依集团虽是我张某人的家族企业,还有其他大股东。”
蓝京道:“台依集团在服装行业的优势在于走大众化路线的设计团队,以及内地和海外充沛的消费市场,立足于此,张董把主要资金用于搞智能化、自动化建设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厂房、宿舍、仓库等基础建设要花一大笔钱……”
“正府投资兴建然后返租给你,以后若有意愿可以买下。”
“能享受到什么档次优惠正策?”
“属于服装+产业类别,执行高科技企业扶持补贴标准。”
“那些高端设备的采购……”
“市科技局可以代为联系生产厂商,特别围城本土企业能先试用后付款,价格和售后服务都不用担心。”
张荣庆默默算了会儿,摇头道:“就算蓝市长一片好意,两个亿还是不够……传统模式的成本控制我有把握,换作高科技、自动化真的没底……”
蓝京道:“正府可以牵线搭桥请中小投资入股,相当于风险投资,比如出一个亿但不控股……”
这可触及张荣庆敏感的神经,连声道:“那就不必了,不必了……我回去跟董事会协商协商,能否将投资额追加到两点五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