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娘忍不住笑:“欢喜,欢喜极了。不过你是要跟我学东西呀,还是想拜师?可跟家里人商量过了?”
“我要拜师,我知道拜师是什么意思,师同母。”惜娘这话说得特别认真。
渔娘眸子一震:“你为何想拜我为师?”
黑黑瘦瘦的惜娘站得笔直,脑袋昂得高高的:“我想习武上阵杀敌,我爹说小娘子上不了战场。不过我爹说你很好,你的本事可比千军万马,所以我想拜你为师,叫我爹夸我厉害。”
渔娘看着她昂扬的小脸,下定了决心:“我觉得你很好,不过拜师是大事,你回去问问你家里人,他们若是同意,我就答应。”
惜娘脸上一喜,扭头就跑,边跑边喊:“先生你别走,你等等我去找我爹娘。”
惠敏郡主惊讶:“你这就答应收惜娘为徒了?你不再考虑考虑?”
“不用考虑了,惜娘那孩子生机勃勃的,挺好。”
渔娘还有其他考量,她跟国公府的孙女多了个师徒名分,以后洪国公府、唐国公府、永安公主对皇后的态度,就是他们夫妻对皇后的态度。
他们拉拢不了两家国公府和永安公主,自然也拉拢不了他们夫妻。
皇后若是个聪明的,就不会再动心思。
第105章升官儿
洪二房老爷也是武将出身,虽比不上他大哥洪国公能凭军功封侯,但打仗勇猛十分为人称道。
也是因为打仗勇猛,身上落下了许多伤病,多年前洪二老爷就因病离世了。
洪家二老爷离世后,洪家二房的老夫人也无心管后宅,家里的事情都交给儿媳谢氏当家做主了,平日里各家亲戚走动,也是由洪家二房的少夫人出面。
今儿唐国公府办年宴,洪家二房少夫人谢氏就跟着堂嫂永安公主过来了。
洪惜娘从渔娘这儿得了准话后,赶紧跑去找她母亲。
一刻钟后,谢氏牵着女儿的手过来,看到渔娘就笑:“将才听梅夫人跟唐国公夫人说话,我就想跟您说两句的,可惜坐得远,没来得及。”
渔娘忙道:“夫人客气了,您快请坐。”
谢氏牵着女儿的手刚坐下,惜娘就迫不及待道:“先生已经答应收我为徒了,娘,明儿您就带我去先生家拜师吧。”
谢氏教训闺女:“拜师是大事,不可胡来,怎么着也要先家去告诉你祖母,再选个吉日上门才好。”
惜娘哦了声,又催她娘:“那咱们下午家去问祖母,明儿就上门拜师。”
当着外人的面不好教女,谢氏只瞪着女儿。
惜娘见母亲露出这种神色,就知道不能再催了,讨好地咧嘴冲她娘笑。
谢氏无可奈何,她对渔娘笑道:“请梅夫人见谅,我家这皮猴子打小就是这般,若是拜您为师,只怕要您费许多心思教导她了。”
惠敏郡主看了眼小堂妹,又对谢氏笑道:“万事难求她愿意。家中也不是没给惜娘请过先生教养嬷嬷,可有什么用?这回是她自己要拜师的,她若是再不听话,以后咱们再不理她了。”
惜娘低头小声说:“先生,我乖呢。”
渔娘忍俊不禁,这丫头,真是太有意思了。
谢氏见闺女这般,心中暗叹,她本不愿意女儿拜师梅夫人的。梅夫人名声虽大,到底出身不如堂嫂永安公主。
不是她扒高踩低,而是他们二房势弱,她夫君不像大房有国公爵位可以继承,以后若是没了大房的帮衬,惜娘的夫家不好找。她这个当娘的,少不得要为闺女早早考虑起来。
谢氏几次想请永安公主把惜娘带在身边教养,以后等惜娘大了,也能借国公府的势和永安公主的名声,找个好人家。
可惜,永安公主几次拒绝了她。
谢氏正为闺女的教养头疼时,惜娘闹腾着要拜师梅夫人,谢氏今日见到梅夫人进退有度,又身负皇恩,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定了主意,谢氏笑着道:“梅夫人师从大儒,自身又才学不凡,我和惜娘的父亲自然愿意她拜您为师,您若是觉得惜娘可教,今日回去我就请人选好日子。”
“惜娘是个好孩子,我自然是喜欢的。”
两边都开口了,这事儿基本上就定下了,惜娘见状大喜。
惠敏郡主也笑着道:“你们两家的好事可是我促成的,婶婶,渔娘,到时候惜娘拜师时一定要请我才行,不然我可不依。”
“请,一定请你到场,叫你坐头桌。”谢氏欢喜道。
渔娘笑着说:“到时候请你夫君一块儿来,咱们自家人吃顿饭罢。”
谢氏和惠敏郡主都觉得这样安排很好,渔娘的名声已经够大了,不需要再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