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需要做的事有很多,教材的抄写就是其一,即便能印刷,现在的印刷技术和后世无法比,想要清晰的书,还是抄写来的快些。
活字印刷的技术不在于字,在于油墨和印刷机,后两个条件不到位,活字印刷也不能大范围普及,还有纸,纸张也是有要求的。
范温雅最高兴的是王府里有自己的匠人,还不少呢。
虽然有些匠人的技艺对范温雅有些鸡肋,比如首饰匠,玉匠等等,但他们自然也有用处。
这些人的手很巧,只要手巧,那就能做很多事了,比如做写字用的细墨条,拿着文房四宝去扫盲,不可能成功。
练习可以用沙盘,总也要写字的。
王府在范温雅眼里就是个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还不对外销售,终极消费者只有王府一个。
若是其他王府,王爷们热衷留下子嗣后代,那么这点东西确实不够他们吃喝花用的,毕竟皇室成员有多奢侈范温雅在逸王身上早就领教过了。
但范温雅没有养成这种习惯,逸王府里主子也少,只范温雅一个成年人,三个孩子还不到肆意消费的年龄。
这么一来,逸王府今年的开销一下子节省了一大截。
范温雅收拾了田庄管事,又入账了一大波,现在她觉得自己富得流油。
她本人是经受过资本家毒打的,现在她成了大地主,就不愿这么对下。
但范温雅也不会无端就给下人和佃户们加工资,第一波就是看扫盲成绩,以后看情况。
三个月后第一次考试,成绩当然一般,只有那些管事们都及格了,佃户们及格的很少,有些人三个月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这里真正蠢笨的不多,就是无声反抗,态度就是,我们就不愿意改变。
那也没关系啊,反正及格的人都拿到了盐巴,雪白的盐,这盐居然半点都不苦!
一人一斤。
有个佃户刚成亲,夫妻倆都通过了考试,拿了两斤盐。
这些盐彻底刺激了佃户们,之前学习还带着被人驱使的不甘愿,现在他们爆发了极强的热情!
那通过的人以后就没盐了?
也不是啊,三个月后还会考核,你也能继续考,考过了还有,知识是要巩固的,别前头学了后头就忘。
一转眼范温雅给逸王守了两年孝,也快出孝了。
逸王那个独苗苗今年七岁了,对范温雅很孺慕,也很听话。
两个小姑娘早就母亲母亲叫个不停了。
这天白素琴道,“三姐儿已经生了,丹姨娘还送了东西来。”
范温雅道,“啊呀,那你有没有给三姐儿送东西过去?”
白素琴笑,“还要你叮嘱啊,早就送了。”
三姐儿嫁的也是范温雅曾经的家丁,现在是王府侍卫队长,丹姨娘很满意。
二姐儿如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京城皇宫,皇帝近些年手段没这么酷烈了,他找到了怎么和大臣们平衡的点,现在的皇帝已经是个合格的皇帝。
察校司还在,权势比以前小了些,它本就是皇帝的刀,皇帝养的狗,皇帝需要,它就会呲牙,皇帝不需要,它就只能趴下打盹。
皇帝也在盘账,他当然不会自己拿着算盘计算,就是听汇报。
现在汇报的是各地藩王们的支出,很大一笔,对朝廷的财政也是很沉重的负担。
但历来皇帝一般是不会削减藩王用度,这些是皇帝的亲人啊,出了事,他们无条件站皇帝。
只是听到开支,皇帝还是捏了下手,太多了,一家一户的花费肯定超不过皇帝,加在一起,养十几个皇帝都够了。
有些藩王和皇帝都出了五服,可碍于规矩,朝廷还得养。
然后皇帝听到逸王府的开支只有五万银。
其实五万银也不少了,但和其他王爷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开销比,五万银简直就等于没花钱。
逸王活着的时候一年绝对不会少于十万银的开销。
皇帝睁开眼,“那范氏被欺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