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栓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周将军请看,上面有段大将军的印信。”
周胜觑了一眼,沉思片刻,他转而怒喝道:“来人,抓奸细。”
李栓见他翻脸,先是懵了一下,继而扭头撒腿往外跑。
迎面冲近来的兵士粗鲁地摁住了他。
周胜:“此人身上有大理段若嫣的来信,通敌,先绑起来,等着他日将军过来发落。”
“好你个李栓,”兵士们听说他与大理国有来往,群情激愤,上来就是一脚:“吃里扒外的东西,竟给大理国当奸细坑自己的同袍……”太叫人恨了。
李栓很快被打的鼻青脸肿,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兵士们拿绳子来把他捆得跟粽子似的扔去柴房。
周胜在心中冷笑:蠢货,明知他被人盯着还来找他说那一番话,瞧吧,但凡他着了李栓的道,一合计杀沈持的事,立马就会传到史玉皎耳中,他没活路了!
事到如今,他只能先做出忠诚无二心的姿态,麻痹军中盯梢他的人。
此时,外头的天半明未明,他命人把营地的将士都召集过来,大声怒斥李栓给大理段氏作细作之事,骂他狗彘不如,让手下人引以为戒,一番陈词说得叫人动容。
“今儿吃了饭,”他如往常一般坐在太师椅上,说道:“把营地的栅栏围上,然后随我布阵操练。”
军中的几位老将见他这般尽职尽责,心中舒了口气,他们想,到底是史将军多心了,小题大做,为了个军妓专门来兴师问罪,叫周副将难堪。真不该呀。
遂放宽心,不再时时监视他。
……
六月仲夏夜短。
有了上次的经验,怕史玉皎早上又不声不响溜走,沈持临睡前把她捞在怀里,哪怕他睡沉了,她想走也得叫醒他。
哪知到了拂晓时分,她嫌他缠得太紧,下意识地动了动手臂……
天亮后沈持醒来,他觉得身底下又凉又硬,睁开眼一看,哦,原来是掉床了,不知什么时候“挪”到地板上来睡了……
他一动惊醒了她,四目相对,史玉皎面上飞起红云:“对不起……”她实在想不起里什么时候把他给踹到床底下去了。
“地上……凉快,呵,”沈持揉揉屁股爬起来去沐浴,看看窗外的日头,他打着哈欠转移话题:“鹤州的日光真好,晴天比黔州府多。”虽然就隔了五十来里地,怪哉。
史玉皎轻盈地从床上下来,也去洗漱:“这里是山南。”山南水北为阳,无树荫遮挡,日照自然好。所以这里耕田比黔州府多。
沈持笑着对她作揖:“受教了。”
片刻后,二人各自拾掇齐整,携手到灶房去吃早点,黔州府调拨来的厨子给做了发糕和白粥,坐下来后,史玉皎才简略地把周胜的事说了:“我今日命泓武将军蔚鑫率部再移驻鹤州城,之后找个由头,将周胜部与蔚将军部合二为一,慢慢夺去他的兵权。”周胜不能再在副将的位置上了,只是乍然换人,只怕引起波折。得不着声色,真伤脑筋。心中有事,史玉皎只吃了三分饱就再没胃口了,放下筷子看着他吃。
军中的事沈持插不上手,只得一再叮嘱她:“你要小心些。”
史玉皎点头道:“我走了。”沈持出来送她,悄悄塞给她个油纸袋:“回去再吃些。”方才见她没吃几口,他找来油纸袋打包了三两块发糕,让她带上,什么时候饿了再吃。
她捏在手里牵着马:“谢了。”
“沈大人,”兰翠看见他给史玉皎拿的是发糕,说道:“将军不爱吃粘牙的东西。”
沈持笑笑:“将就些吃,回头我闲下来给你做饭,你爱吃什么,只管告诉我。”许是灾后物资匮乏的缘故,这里的早点除了发糕和稀粥之外没有别的吃食,连水煮蛋没见到。
“你?”史玉皎微愕:“你还会做饭?”她摇摇头:“就算你会,你哪里有闲下来的时候。”
沈持也笑:“会有的。”
等过一阵子安定下来,他要重拾厨艺。
“回去吧,”史翠轻推了沈持一下:“你也怪忙的。”
说完,她二人骑马离开。
沈持目送她们走远,才快步去了临时府衙的正厅,与户部员外郎盛诚明、韩绍二人一道继续统计鹤州百姓的安置状况。
“……看原昭通郡守白青庐留下的籍册,此地大约有四万人口,”韩绍一边整理户部发放出去的赈灾银子和粮食一边说道:“一场山洪,死亡过半数,唉……”幸存下来的人口数不足两万,真叫人痛心啊。
“唉,若非我朝户部当即出手赈灾,”盛诚明看着册子上冷冰冰的数字说道:“还不知这些人能不能活下来呢。”
大理国真是盏黑漆皮灯笼,治下昏庸啊。
沈持:西南这片土地要粮可产粮,要铜铁有铜铁要金银有金银矿,要盐井有盐井……这么一方宝地在大理段氏的手中可惜了,既然他们无能,那就尽快易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