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世家子弟考科举大文学 > 130140(第14页)

130140(第14页)

宁毓承思索了下,道:“三姐姐,估计你的计划比较详细,我怕后面会记混乱,逐一来分析你的问题可好?”

宁毓瑛当即应好,她前去书桌前拿来笔墨纸砚在矮案上摆开,宁毓闵帮着磨墨,宁毓华则道:“阿瑛,我写字快,帮你记录,你只管与小七说话。”

大家一起分工,很快就准备好。夏恪庵笑着道:“书房的主人果真是小七。”

松华院一直以来,就是大家最喜欢,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之处。宁毓承不吃酒,大多都是只在旁边静静听着,他们都清楚,他才是松华院的主心骨。

无论是宁毓华的农桑,宁毓闵的医,还是宁毓瑛的工,都是宁毓承站在他们背后,给他们出主意,给他们启发,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若无宁毓承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们做不到今日。

宁毓承能理解夏恪庵的意思,却没有接话。他并非真正聪明绝顶,只因为他来自后世,对宁毓华他们来说惊天的发现,在后世只是常识而已。

同样,宁毓承只有一双手,没有宁毓华他们,他也做不了太多。

“三姐姐,我问几个问题。第一,火药的成分中,最稀缺是哪一种。如果需要大量的火药,是否用钱财就能解决。第二,你们可能改善火药,提高威力。第三,引线的问题,如何解决。第三,火药本身的特点,如何运送,保证其不在途中爆炸。第四,爆炸时,如何定点,如何保证开山人员的安危。”

后世的开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前期的勘测,后期火药定点爆炸,人员的安危,都是宁毓瑛要面对的问题。

现在的火药,成分中主要是硝石,木炭,硫磺。硝石稀少,硫磺价钱昂贵,皆不易得。火药纯度不够,不稳定,容易受潮等等一堆技术问题,宁毓瑛他们都必须考虑到。

宁毓瑛嗯了声,见宁毓华已经全部记下来,道:“小七你的问题我现在无法回答,这些我会去与于先生他们商量。”

宁毓承道好,示意宁毓瑛继续说接下来的问题:“其次是横山岭的山况,一些山底下有暗河经过,要是不小心将山石炸垮,堵住暗河,说不定会造成上游堰塞湖,下游干旱。山河万物有灵,依暗河而生的生灵,便要失去家乡,变成庆安县被水淹的百姓一样了。竹子开花,鸟儿飞走,鱼虾都不再来。”

宁毓瑛说到这里时,神色比较沉重。夏恪庵他们三人都听得有些云里雾里,宁毓承却很是激动。

虽然宁毓瑛用万物有灵来形容,其实,她已经模糊涉及到了生态这个观念。

地下暗河的水不会消失,堵塞后,会造成如宁毓瑛所言堰塞湖等结果。

还有一种可能,地下水系会沿着岩石层流到别处,地面泉涌,原本的土地,变成湿地,引发洪涝,山体滑波,地面塌陷,地震等灾害,甚至可能引起地表河流改道。地下水长期堵塞的话,还会因为氧不足,矿物质溶解等原因,导致水源被污染。

宁毓承道:“三姐姐,我不知你们对横山岭可有深入了解。首先,我以为山底的暗河,肯定有进口与出口,你们可以仔细去寻找过。其次,哪怕山底下没有暗河,石洞肯定要做支撑,免得顶部的山石掉落,山洞垮塌,三姐姐你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三姐姐可有考虑过,若不从中间炸出一个石洞,可用别的方法代替,比如重新选地方,直接从山顶,开辟出一条道路。”

宁毓瑛听得极为认真,这些问题对他们眼下来说,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她并不气馁,反倒变得越发信心十足。

因为宁毓承提出的问题,皆是核心关键。既给了他们思路,又避免了他们做无用功。

宁毓瑛再继续说最后的困难:“开山需要钱财粮食,人手。征兆民夫,火药,我们现在都算不出要多少钱粮人手,但肯定不会少。小舅舅,这就需要劳烦你了。”

夏恪庵无奈笑道:“阿瑛,你这是在丢给我天大的难题。在这之前,我也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宁毓瑛笑着道:“小舅舅,你别给我出难题就行了。”

夏恪庵瞪她,道:“阿瑛,要开辟横山岭,要惊动三个州府。青州荆州得一起出力,还需要禀报朝廷,得工部的准许,由工部拨付钱粮。有工部的旨意,其余两个州府哪怕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民夫的问题好说,钱粮就难了。要得工部准许,开辟横山岭,就必须非常重要。阿瑛,你觉着开辟横山岭,带来的成效,可能让朝廷同意?”

宁毓瑛是站在工学的问题上考虑,夏恪庵更多是民生以及收益。两人的想法顾虑皆没错,再好的想法,要能落到实处,能施展开才有用。

宁毓华这时就能说上一两句话了,他放下毛笔,道:“三个州府的路变通畅,往来增多,这是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情,不可只看眼前的利。”

“要真能看得那般长远,朝堂上下的官员,就比清水还要清白。”夏恪庵讥讽道。

宁毓闵道:“大哥说得是,哪怕只看眼前的利,眼前也有利在啊。三个州府之间来往频繁,兰草与菌菇就可以卖出来了。名贵兰草不易得,村中可以借着地理之宜,栽种寻常兰草。我记得府中花房也栽种兰草,兰花金贵,始终养不大好。江州府有园子的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兰草,村民卖兰草可得不少钱。菌菇能自己生出来,说不定可以学着种植。一旦成功,菌菇带来的利,那可了不得!”

夏恪庵眨了眨眼睛,道:“二郎,你尽在说青州与荆州能得的好处,那江州府呢?”

宁毓华笑道:“小舅舅,难道只青州与荆州有好处,江州府的野猪沟那边也偏僻,荒郊野岭之地,地中的那点庄稼,长得还没草高,都被到处跑的野兔吃了。野猪沟一带的百姓,多靠打猎为生。江州府气候炎热些,像是青州荆州的冬日气候严寒,皮毛价钱比江州府贵。就皮毛一项,也能赚不少的钱。我听说有猎户家抓了野兔来养,野兔生得快,一窝生得也多,我还打算去看看,要是能多养兔,这可是大好的事情。”

棉花种植少,产量地,且棉吃肥,棉花九成都拿来纺线织布,极少用于御寒。

普通百姓多用狗皮,兔皮等各种皮毛过冬,兔肉虽腥臊,若擅长茶饭的人处理过,肉格外细腻鲜美,比羊肉都好吃。

对养兔这些事情,宁毓承就一窍不通了。他前世从未吃过兔肉,在大齐尝过风干的腊兔,吃起来肉质如鱼肉般细腻,远比猪肉要好吃。

夏恪庵也暂时没话可说,反正宁毓瑛那边还有一堆技艺上的事要解决,眼也不急于一时。

宁毓承觉着此事可以试一试养兔之事,问道:“养兔可要用粮食?”

宁毓华道:“草,瓜果等皆吃,若饿急了,还会啃树皮。只要有足够多的草料即可。兔的粪肥可拿来种草,草拿来喂养兔,真是两全其美之事!小七,不如我们一起去躺野猪沟!”

“行!”宁毓承一口应了。

大家一起聊到深夜,最后意犹未尽各自散去睡觉。

翌日宁毓承认真看宁毓华的庄稼种植记录,他从头看到尾,还是原来几个常见的问题。

水利灌溉在江州府做得非常好,惟有病虫害,肥料,种子几样未曾见到提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