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旺丝毫不恼,笑呵呵地说:“瞧你这话说的,什么叫抢?我这还不是为临河大队的娃儿们着想吗?建在江家村村头,位置正好在几个村子的正中间,不管是许家村还是施胡万三个村子,娃儿们上学都方便,离的都近。”他故作生气地说:“那你说,学校要是建在你们许家村,建在哪儿?别说要建在你们村村头啊!”
江家村和许家村的村尾离的近,中间只隔了一个荒山,可那片荒山也是延伸下来的荒山尾巴了,荒山是从山下延下来,将许家村和江家村一分为二的,那村头的距离,隔的距离可就多了,那都不光是大片的荒山,还有荒山两边大片的山地和农田。
要是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娃儿们,穿过荒山去许家村,距离远就不说,还很危险,搞不好娃儿们还没到学校人就被狼叼走了。
许金虎没好气地说:“谁说我要建在村头了?我们村尾就没位置了?他们不能从村头到我许家村,还不能经过你们江家村来我们许家村上学?”
江天旺瞪眼说:“万家村还好说,离我们江家村不远,那胡家村和施家村都和石涧大队在一块儿了,光是到万家村都不容易了,还要穿过我们江家村到你们许家村,天晴还好,要是下雨下雪,哪个娃儿受得了?淋雨淋雪生病了算谁的?”
江天旺说的很有道理,几十年后的新小学便是建在江天旺说的位置,可许金虎他不同意啊!
他想的,就是小学必须建在许家村,他许家村的娃儿们上学就在家门口,至于别的村子的娃儿们上学远不远,远不远的又不是他许家村人?能有学上就不错了,他管那么多呢!
反正不管江天旺怎么说,许金虎就一句话:“水电站建在你们村了,小学必须建在我们村,哪有好处都给你们一个村占去的?我不同意!”
他就是死犟固执的一个人,认定了一件事,九头牛都拉不动。
当初要不是许明月劝他,就连水电站他也是要建在许家村的!
他也不管江天旺说的多有道理,他就拍着桌子,嗓门奇大,唾沫横飞:“这小学要是建起来的,整个大河以南就这么一个小学,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娃儿们要上学,建设大队的娃儿们上不上学?和平大队的娃儿们上不上学?”
江天旺有理,他比江天旺还有理,拍着桌子气势十足的大吼:“江天旺!你现在是水埠公社的书记!不是临河大队的书记!你要考虑到整个水埠公社,而不是你一个大队!建设大队是不是水埠公社的大队?和平大队是不是水埠公社的大队?把小学建造江家村,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娃儿们上学是容易了,你让建设大队的娃儿们怎么办?你让和平大队的娃儿们还上不上学?他们是不是咱水埠公社的大队?你是不是要不管他们?”
一番话,把江天旺都说愣了。
他许金虎什么时候是这么大公无私的人了?还考虑到建设大队、和平大队了?你过去不是心里只有你许家村吗?好家伙,为了把小学建在许家村,连带着把建设大队、和平大队都拉进来了。
江天旺当初都后悔,为什么要把水电站建在江家村了,要是水电站建在了许家村,现在就可以把小学拉到江家村来了。
要是小学真建在了许家村,江家村还好,离的近,今后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娃儿们上学要走那么多路,江天旺想想就头疼。
江天旺劝服不了许金虎,最后反而被许金虎说的说不出反驳的话了,无力地挥挥手说:“行行行,我说不过你,这事是大兰子提的,你想建在你们许家村就建在许家村吧!”
这事上,江天旺自认是真没有私心,是真的从实际情况为整个大队考虑的。
两个人完全没有想过施胡万三个村子的意见,两个人就这么吵着最终把事情敲定了下来。
之后就是确定最终选址和水泥砖瓦的事。
经过江天旺的争取,最终确定将小学建在许家村村尾,距离荒山越百多米距离,拥有一大片空地的稻场上。
前面说过,许家村的地势比江家村还要高个几十米左右,哪怕是村子最末端的村尾稻场的位置,都比江家村高了七八米,从位置上来说,这里因为有稻场的存在,地势平坦,一马平川。
稻场在双抢晒谷子的日子里,可以当做晒稻子的打谷场使用,在不用晒稻子打稻子的时间里,就可以作为学生们的操场和活动场所使用,而学校就可以建在稻场旁边那一大片绿色青草地上。
这里地势高,既没有洪水的风险,旁边就是许家村大河沟,许明月今后要规划的许家村码头,右边是临河大队,左边过了大河沟,就是建设大队。
和平大队虽然离的有些远,可要是早上划船过来,就没多少时间了,下了船,就是学校。
要从整个大河以南的教育来看,建在这里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194章 第194章临河大队才刚申请完建……
临河大队才刚申请完建养鸭厂的水泥砖瓦,马上又迎来的建水电站的水泥砖瓦,水电站还没建好,蒲河口又要建养猪场,他们才刚把养猪场的水泥砖瓦给他们送过去,临河大队的人又拿着公社书记的批条来了,这次他们要建小学!
水泥厂的厂长看到批条,头都大了:“红菱,不是我不批给你们,是真没有了!你也不看看光是你们一个大队,今年就批了多少水泥了?别的大队三年都没有你们一个大队用的水泥多!这水泥是要用来建堤坝的,要是每个大队都像你们大队这样,三天两头的来要水泥,一要就是这么多,那堤坝建设怎么办?堤坝还建不建?也得亏这几年风调雨顺,没有遇到洪水,要是遇到洪水,堤坝没建起来,到时候这个责任是你来负还是我来负责?”
水泥厂的厂长是真无奈了,怎么临河大队天天不是建这个,就是建那个,他们哪来的这么多精力,每天不用干农活,不用挑堤坝吗?
许红菱笑容灿烂地说:“叔,也不是我为难你,你是不知道我们大河以南都多少年没有学校了,要不是改革后,我们那边建了扫盲班,整个大河以南的人都还是睁眼瞎,一个识字的都没有!”
水泥厂厂长没好气道:“你也别糊弄我,公社主任和书记都是你们临河大队的,还没有识字的。”
许红菱苦笑道:“那是以前,我爹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现在没了啊!”
她都不用说太多,水泥厂厂长就明白了许红菱的话。
临河大队的江地主当初可不只是在大河以南有名,是在整个水埠公社都大名鼎鼎,就连这炭山,那时候都是江地主家的。
水泥厂厂长为难地说:“我是真匀不出来了,才给你们蒲河口送了一船水泥过去,你这次又要的这么多……我就是变也变不出来了啊!”
许明月一开始就想着把养猪场建的大一些,省的后面一次次申请水泥难弄,不趁着现在许金虎在水埠公社当一把手,把事情都搞定,要是许金虎升到吴城去了,水埠公社换了一把手,有些权利不用就过期作废了。
这次建小学也一样,因为建的是包括了和平大队、建设大队、临河大队三个大队的小学,学生到时候必然不少,而且这学校恐怕要沿用很多年,许明月是能建多大,就尽量一次性建好。
学校建好了,不得建学校院墙?
光是一个院墙所要的砖和水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水泥厂厂长着实为难,可他又不敢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