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卷王的六零年代许明月 > 190200(第2页)

190200(第2页)

很多人在心里总是默默想,她要是有了儿子,王家人就是看在她生了儿子的份上,都不会轻易休离她,她会被休,肯定是因为她生不出儿子!

许明月确实生不出儿子,她车里有小雨伞,回回都避孕,可不就不能生吗?

她说服不了这时代人的观念,他们也改变不了她,无所谓谁对谁错,不过都是个人选择罢了,不需要特意拿出来辩论,她的观念并不合适她们。

只是她想招赵红莲来蒲河口帮她,就得解决许凤台和赵红莲三个孩子的问题。

许明月不由想到了建学校。

除了那十几个过来串联捣乱的红小兵知青不算,目前临河大队只有四个知青,但许明月知道,后面还有九年多,还会陆陆续续有知青下来插队下乡,这些知青大多都是城里度过初中、高中的知识青年,他们的体力劳动在农村或许不行,但要解决农村孩子们的读书识字扫盲的问题,却绰绰有余。

与其让他们在农村挑堤坝、干农活,不如建个小学,人尽其用,这样知青们能少受些苦,大河以南的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机会,多认识些字,等到这十年动荡之后,以后的路也能多些机会。

自从江地主家没了后,大河以南已经好久没有过学校私塾了。

还有那十几个红小兵知青,一直把他们关在临河大队捡石头肯定也不行的,现在是他们之前在他们下乡的大队狠狠闹过,把该批斗的人都批斗了,即使他们失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他们下乡的大队估计都不会有人去知青办报告这事。

但这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人去吴城的知青办告了这事,这十几个知青留在临河大队也不好。

还有分配到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的几个知青,建设大队的两个男知青还好,和平大队还有两个女知青,她不能时时到和平大队看望她们,在她所不及的地方,她也怕分配到这些封建落后小山村的女知青们会出什么事。

许明月想着,要是许红菱走了,她能不能调几个知青到蒲河口来。

蒲河口人虽不少,能写能算的人还是太少了。

第192章 第192章许金虎直接让他大女婿……

许明月将要建小学的事情写在笔记本上。

现在水埠公社的一二把手都是临河大队出来的人,她若提出建学校,许金虎和江天旺不可能不同意,只要有他们同意,批出凭条,就可以继续为临河大队去水泥和砖瓦厂购买砖瓦。

临河大队和水埠公社都不缺钱,缺的反而是这些建筑材料和各种物资。

许金虎和江天旺两人都是坚持将家中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的人,许金虎的最小的女儿如今还在吴城读高中呢,江天旺的小儿子江建国也是读完了初中出来做事的,两个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不可能不同意这个提议,只是这学校建在哪里,到时候估计两个人又要吵死了。

前世临河小学最初便是建在许家村的,后来大约是觉得施、胡、万三个村子离的太远,读书不便,第二次建楼房小学时,校址便选择了正处于大队几个村子中央地带的江家村村头。

正好许红菱要走,许明月写好自己的建设小学的计划书后,就把蒲河口的事情暂时交给了孟福生和周宗宝,和许红菱一起去了水埠公社。

许红菱过去是要和许金虎说,蒲河口的事情稳定了,想要调回到大河以东的事情的。

哪怕她没有明确说,想和陈正毛一起,老父亲许金虎又岂会不懂,沉吟了一会儿说:“这样,你妹妹也高二了,现在吴城乱的很,她在学校也学不到东西了,我让她拿了毕业证后就来蒲河口,跟在你后面一段时间,你手把手教你妹妹。”

许金虎一共三子二女,两个女儿一头一尾,一个是长女,一个是幼女,两人差了一轮还多。

许金虎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他要不是小时候在江地主家的私塾里跟着读过书,认识字,后来当村长的人也不会是他,而是他大哥。

之前吴城再乱,他都没想过让小女儿辍学回来,坚持让她把高中读完,可现在城里风气之乱,连他都看不下去了,刚开始批斗那些资ben家、地主、富农也就罢了,现在连高中的老师、初中的老师都不放过,学校的学生也不好好读书学习,去当什么红小兵,四处去串联,之前下来捣乱的红小兵中,很多都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被人一鼓动,就跑下来给人当木仓使。

这些学生正处于青春热血的时候,下手不管不顾,也不怕死,要都是王根生那些人,反倒好弄,这些人有顾忌,反而是那些学生又莽又不怕死,有时候他们‘正气’的真敢碰死在你面前,还以为是为‘真理’殉道。

他小女儿许红荷性子天真活泼,本身并不是会闹事的人,但在那种气氛下,他也怕她小女儿被其他人一蛊惑,就也跟着坐火车全国串联去了。

在本地,在水埠公社,他还能保护她,出了水埠公社,出了吴城,他算个什么东西?小女儿真要跟人出去遇到什么事,那真是要挖了他和妻子的心了。

把她叫回来困在蒲河口,有许红菱和许明月看着,许金虎也能稍微放下些心。

还有个原因,便是他占了五公山公社,之前吴城革委会主任新官上任,又忙着和县委书记、县长争权,一时半会儿管不到他这里,便也不会分出心思和精力来调查他,现在吴城已经分出胜负,他又占了五公山公社,上面一旦调查到他女儿在吴城读高中,难免不会抓他女儿来威胁他。

许红菱也没想过提出想法后,立刻就能走的,听到父亲的话,便也笑着点头:“行!”

许金虎见她好不容易来水埠公社一趟,估计也是想家想孩子了,大手一挥,对门外站岗的民兵说:“小安,你送你阿姐去趟炭山,她要是想去五公山,也顺便送她去五公山公社看看。”

许红菱和许红荷差了十几岁,许红荷年龄比她大儿子都大不了几岁,她以前都是把妹妹和儿子放在一起纯粹当女儿一样养着的,让她带自己妹妹,她自然没什么不愿意的,很快就在门口两个许家村的本村人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往炭山赶去。

许红菱走了后,许金虎才看向许明月:“你不好好的在蒲河口训练你的民兵,建你的猪场,把王根生他们看守好了,又来我水埠公社干嘛?”

他和江天旺都晓得,许明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她每次出来,都肯定有事。

果不其然,许明月将她写的关于建设小学,招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当老师的想法和许金虎说了。

许金虎拿着许明月手里的计划书看了后,也是赞同说:“自江家的私塾没了后,我们临河大队都十几年没有过学塾l,是要建个小学。”

他没当上水埠公社主任前,临河大队是既没钱也没人,他之前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许明月提起来,他立马就觉得,建学校是大事,得建!

他看着许明月写的计划书,略微皱了皱眉说:“光招收下乡的知青当老师还不行,你又不晓得他们能在我们这待几年,要是待一两年就走了,学校没有老师就完球!还是要培养我们自己的老师,招老师这事,得知青和本地人各一半。”

之后他就头疼起学校老师的人选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